物流技术网

登录

蓄电池常见故障判定

发布时间:2008/6/5 13:56:07
浏览次数:1909
(来源:)

   蓄电池是工程机械及载重运输汽车上的电源设备,若出现故障,将直接影响到机械的运行。1蓄电池常见故障及预防
  1.1极板硫化
  极板硫化是在极板上生成白色粗晶粒的现象,这种白色的粗晶粒就是所谓的硫酸铅,这是在蓄电池上zui常见的现象,极板硫化产生的粗晶粒硫酸铅导电性能很差,晶粒粗,体积大,正常充电很难还原成活性物质,阻碍了电解液的渗透和扩散,使蓄电池的内阻显著增大。发动机启动放电时因内阻大而电压急剧下降,不能持续供给启动电流。那么,造成极板硫化的原因是什么呢?蓄电池*充电不足或放电后不及时充电是PbSo4发生再结晶的根本原因。正常放电时极板上生成的硫酸铅晶粒较小,导电性能相对较好,充电时能够还原成二氧化铅和铅;但蓄电池*充电不足或放电后不及时充电就会使硫酸铅从电解液中析出并再次结晶成更大晶粒的PbSo4附在极板表面;蓄电池液面过低,机械行驶过程中由于电解液上下波动,极板露出液面部分与空气接触而被强烈氧化,从而使极板上部产生硫化;电解液密度过高,电解液不纯和气温变化剧烈等是促使硫化形成的外部原因。
  预防对策:避免硫化的主要措施是保持蓄电池经常处于充足电状态,蓄电池在机械上虽能充电,但只能保证基本充足,因此应该每1-2个月送充电间*充足电。对于放完电的蓄电池,应在24小时内送充电间充电。对于已经硫化的蓄电池,如不严重,可采用去硫充电法进行充电予以排除(去硫充电可查阅有关手册,这里故不赘述)。
  1.2活性物质脱落
  活性物质脱落主要是正极板上的活性物质脱落,它是蓄电池过早损坏的主要原因。导致活性物质脱落的原因有:充电电流过大,过充电时间过长,低温大电流放电等。过充电会电解水,并产生大量氢气和氧气,当氢氧从负正极板孔隙向外冲出时,就会导致活性物质二氧化铅脱落。
  预防对策:在实际充电过程中,当蓄电池基本充足电时,应将充电电流减少一半。
  1.3自行放电
  蓄电池在无负载状态下,电量自行消失的现象称为自行放电,简称自放电。蓄电池自放电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充足电的蓄电池,在30天内若每昼夜容量降低不超过2%,则为正常放电。导致蓄电池自行放电的主要原因是使用因素,如电解液含杂质过多,电解液密度偏高,电池表面不清洁等。
  预防对策:避免产生自放电措施:1)配制电解液使用符合GB4564-84规定的蓄电池硫酸和规定的蒸馏水;2)配制电解液所用器皿必须是耐酸材料做成的,配好的电解液应妥善保存;3)蓄电池加液孔螺塞要盖好,以免掺入杂质。其表面的酸泥等脏物,要用清水擦洗干净,并保持清洁干燥。对于自放电严重的蓄电池,应倒出电解液,取出极板组,抽出隔板,再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后重新组装,即可使用。
  2对蓄电池常见故障判断方法
  蓄电池出现以上这些故障,如何进行判断呢?可通过充电时观察,判断蓄电池有*。
  2.1严重硫化的蓄电池充电现象
  按正常充电电流充电时,一开始充电其电压就会高达16.8V以上并大量冒气泡,充电过程中电解液温度上升很快,温度高,且密度基本不变。
  2.2活性物质严重脱落的蓄电池充电现象
  在充电过程中,其电解液中沉淀物较多,电解液浑浊并呈棕色液体,充电终了现象提早出现,蓄电池输出容量减小。
  2.3严重短路的蓄电池充电现象
  在充电过程中,蓄电池的电解液密度基本不变并无气泡产生,恰似一潭死水,这是因为活性物质不参加电化学反应。
  在实际工作中,蓄电池可能同时存在几种故障,充电中表现出的现象也比较复杂,我们必须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相关技术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