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第二通道嘉绍大桥工程介绍
- 2013-07-28 14:55:36626
来源:中国物流设备网
按照国家批复的方案,整个嘉绍跨江大桥和接线高速公路(嘉绍跨江工程),总造价为139亿元,大桥部分投资达63.5亿,将于2012年建成通车。这是绍兴历*规模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也是浙江省继杭州湾跨海大桥后又一座桥梁。嘉绍跨江工程完成后,绍兴到上海的车程将由现在的3小时至少缩短一半。
建设嘉绍通道是绍兴、嘉兴两市人民盼望已久的民心工程。该项目自1993年开始前期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省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嘉绍两市的共同努力下,2000年,省政府作出建设嘉兴至绍兴跨江公路通道工程的决定;2005年11月,国家*批复项目建议书;2007年12月,项目工程通过国家*批复;2008年10月,项目初步设计通过*批复。嘉绍大桥及南北线工程的开工,标志着嘉绍跨江公路通道正式进入建设阶段。项目建成后,可与沪杭高速公路、乍嘉苏高速公路、杭浦高速公路、杭甬高速公路和上三高速公路等便捷地连接起来,对完善国家、省道网络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将大大缩短杭州湾两岸的时空距离,充分发挥上海辐射作用,推进环杭州湾产业带建设,增强区域竞争力,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起到*的促进作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嘉绍跨江工程北起嘉兴海宁,南接绍兴上虞,由三部分组成:嘉兴地界43公里的高速连接线,连接沪杭和乍嘉苏高速公路交叉口处;在绍兴地界有13公里的高速公路,与杭甬和上三高速公路交汇;中间跨江部分就是嘉绍大桥。
与36公里长杭州湾跨海大桥相比,嘉绍大桥的跨江距离要短许多,大桥桥长只有10公里,仅杭州湾跨海大桥的1/3长度。但是桥面更为宽敞,从设计到后规划确定,桥面宽40.5米,由6车道改成了8车道,大桥设计速度为100公里/小时。
嘉绍大桥采用典型的斜拉桥设计,主桥由连续的5跨斜拉桥组成,每跨428米,悬索的桥塔,采用钱江三桥一样的独柱设计,只不过钱江三桥是两面悬索,而嘉绍跨江大桥是四面悬索,造型更宏伟。据了解,这一技术、造型的桥,目前在国内还是*。建成后,大桥主通航孔可达到通航3000吨级集装箱船的需要。
过去几年,虽然嘉绍跨江通道是否开工迟迟没有定论,但民间一直有说法,嘉绍大桥会对杭州湾跨海大桥产生分流客源的压力。随着嘉绍大桥的正式开工, 2012年通车日期的正式确定,竞争的声音反而少了起来。
今年4月,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指挥部总指挥负责人在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就对媒体称“不会有任何影响”,他认为,两座桥服务区域不同,何况4年以后,杭州湾大桥流量也将出现一定饱和,嘉绍通道是跨海大桥的“有益补充”。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主要路网服务区域是宁波、舟山,嘉绍跨江通道吸引的则是金华、台州、丽水、温州乃至福建的车流北上。以经济发达的台州为例。每天到了晚上,上三高速(上虞—三门)上奔驰的都是一辆辆大型集装箱车,如果目的地是上海港口,那么北上到达上虞后,需要再走沪杭甬高速。而现在,到达上虞后可直接走嘉绍跨江工程直达上海,整个车程将由原先的5个多小时缩短到2个多小时。
嘉绍跨江大桥2项技术创新
世界上长、宽的多塔斜拉桥
大桥主航道桥采用技术含量高的6塔独柱斜拉桥方案(目前国内外修建的多塔斜拉桥多为3塔),这使主桥长度达2680米,分出5个主通航道,索塔数量、主桥长度规模位居世界;大桥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主桥总宽度达55.6米(含布索区)。
为何这样设计:
桥梁技术专家解释,大桥位刚好处在钱塘江尖山河段(江海交汇地方),建设条件极其特殊,由于江道宽浅、潮强流急、含沙量大等原因,使得河床冲淤变化剧烈,主槽(即主航道)会频繁摆动,幅度在1~3.3公里范围内。为防止主槽摆动对通航影响,只有多出几个主通航道,才能适应河床主槽摆幅。
世界大直径桩
水中区引桥大量采用大直径钻孔桩(直径为3.8米,深达110米以上),单桩混凝土灌注量超过1300立方米,为目前世界上直径大的单桩。同时取消桥墩上的承台。
为何这样设计:
“这项技术创新是由特殊建设环境所决定。”嘉绍跨江大桥工程建设指挥专家说,大桥单桩一般直径为2.5米,需3至4个组合形成群桩,才能承载桥面的受重力,现在采用大直径的单桩,既解决了受重力的问题,也大限度减少阻水面积,从而不影响钱塘江涌潮景观。
专家还认为,该河段河床为粉质沙土,极易冲刷,河床变化剧烈,实测大流速达6.65米/秒以上(杭州湾跨海大桥大水流速不超过5米/秒),几乎每天会涨退潮,潮差可达9米,大型工程船舶无法在此固定作业,无法采用传统承台施工,而采用单桩独柱的形式架桥,降低了施工风险,节省工程投资2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