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技术网

登录

我国机器人想突破 需解决产业化前期关键技术

2013-12-03 11:12:512613

来源:中国物流设备网

      中国物流设备网导读: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已基本掌握了机器人操作机的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但是我国工业机器人仍然呈现市场竞争力薄弱的现象,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与国外相比仍还有一定的距离。

      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从80年代“七五”科技攻关开始起步,在国家的支持下,通过“七五”、“八五”科技攻关,目前已基本掌握了机器人操作机的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生产了部分机器人关键元器件,开发出喷漆、弧焊、点焊、装配、搬运等机器人;其中有130多台套喷漆机器人在二十余家企业的近30条自动喷漆生产线(站)上获得规模应用,弧焊机器人已应用在汽车制造厂的焊装线上。

      但总的来看,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如:可靠性低于国外产品;机器人应用工程起步较晚,应用领域窄,生产线系统技术与国外比有差距;在应用规模上,我国已安装的国产工业机器人约200台,约占已安装台数的万分之四。以上原因主要是没有形成机器人产业,当前我国的机器人生产都是应用户的要求,“一客户,一次重新设计”,品种规格多、批量小、零部件通用化程度低、供货周期长、成本也不低,而且质量、可靠性不稳定。因此迫切需要解决产业化前期的关键技术,对产品进行全面规划,搞好系列化、通用化、模化设计,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

      我国工业机器人需进行技术创新 实现工业转型升级

      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竞争力为什么会薄弱?技术不足是重要原因。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本土机器人公司面临的大问题还是技术底子比较薄弱,核心技术与欧美差距较大,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很少。现在面对庞大的产业需求市场,这是本土机器人发展的佳良机。但本土机器人生产企业面临残酷的竞争局势,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但竞争压力的背后,蕴藏着发展的动力。

      为了重塑我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实现工业转型升级,2012年在《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对“工业机器人”有专门的阐述:攻克工业机器人本体、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和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共性技术,自主研发工业机器人工程化产品,实现工业机器人及其核心部件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

      未来,中国工业转型需求将为整个国内市场提供广阔的机器人商机,发展本土机器人产业是促进我国制造业加速转型的重要举措。如就采购价格就是本土机器人的大优势。现在之所以在价格相对便宜的基础上迟迟未打开市场就是因为技术不过关,倘若终在生产技术上获得突破,国内企业市场份额将快速扩大,改变外资独大的局面。

      国外机器人发展趋势

      1.工业机器人性能不断提高(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便于操作和维修),而单机价格不断下降,平均单机价格从91年的10.3万美元降至97年的6.5万美元。

      2.机械结构向模块化、可重构化发展。例如关节模块中的伺服电机、减速机、检测系统三位一体化;由关节模块、连杆模块用重组方式构造机器人整机;国外已有模块化装配机器人产品问市。

      3.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向基于PC机的开放型控制器方向发展,便于标准化、网络化;器件集成度提高,控制柜日见小巧,且采用模块化结构;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易操作性和可维修性。

      4.机器人中的传感器作用日益重要,除采用传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传感器外,装配、焊接机器人还应用了视觉、力觉等传感器,而遥控机器人则采用视觉、声觉、力觉、触觉等多传感器的融合技术来进行环境建模及决策控制;多传感器融合配置技术在产品化系统中已有成熟应用。

      5.虚拟现实技术在机器人中的作用已从仿真、预演发展到用于过程控制,如使遥控机器人操作者产生置身于远端作业环境中的感觉来操纵机器人。

      

上一篇:解放第三代长头重卡在辽宁海城正式投放市场

下一篇:提高流通效率 需建自动化仓储促仓储业务升级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