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出台政策大力扶持工业机器人产业
- 2014-07-25 15:48:092671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作者:黎昌政 陈俊
湖北省日前出台实施意见,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力争2020年形成较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主营业务收入达100亿元,成为中部地区工业机器人生产、应用、服务核心示范区和全国重要产业基地。
--“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工业机器人是集多学科*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装备,代表未来智能装备发展方向,在机械、汽车、食品、医药、电子等行业以及重复劳动特征明显、劳动强度大、有一定危险性的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近年来,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爆发增长,已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四大产业集聚区。上海、重庆、安徽、广东等省市已将机器人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天津、青岛、沈阳、张家港、昆山等30多个城市建立了产业基地。
湖北机器人研发实力雄厚,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数控系统工程研究中心等机构扎堆武汉,形成工业机器人研发智力聚集区,科技实力和研发水平全国。但湖北机器人产业却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甚至一些中部省份。产业主要集中在武汉、襄阳、孝感等地,企业整体规模小,缺乏机器人主机。2013年全省产值不足5亿元,落后广东、江苏、辽宁、上海、山东等省市。“起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湖北省坐不住了。”一位业内人士说。
与此同时,湖北工业机器人研发成果和正在外流,“墙内开花墙外香”突出。湖北众多高校和科技型企业与外省市合作,频结硕果:华中科技大学与昆山一家企业合作,机器人研究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华中数控去年底与重庆两家国资公司合资,在重庆设立机器人公司。
--政策“给力”机器人产业发展
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核心部件,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核心装备之一。湖北省副省长许克振表示,发展智能制造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湖北优势和潜力突出,但竞争日趋激烈,必须抢抓机遇,推进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跨越式发展。
日前出台的《湖北省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省形成较完善的产业体系;培育1家至2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5家至10家关键部件配套企业,打造1个至2个产业集群;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企业应用率达50%以上。
根据意见要求,湖北将面向重点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大力推进工业机器人应用。大力扶持骨干企业壮大,努力实现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和突破,加快产业培育和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强技术创新,发展自主品牌。集中力量推进核心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广。重点在高精度交直流伺服电机、RV减速器、数控系统等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上取得突破。
推进应用示范,扩大市场需求。引导企业应用机器人进行技术改造,在机械、汽车、食品、医药、电子等行业,及重复劳动特征明显、劳动强度大、有一定危险性的领域,推进应用示范。支持主机制造企业分行业、分领域细分市场,开展个性化定制。
发展市场主体,培育。鼓励装备制造业企业参与、组织实施工业机器人项目。加快培育和发展,推进产业链整合延伸、配套分工,建立完整产业体系。加强产业联盟建设,形成协同创新和互利共赢运作机制。
大力招商引资,促进产业集聚。瞄准国内外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吸引一批主机、关键零部件及集成应用项目进驻,鼓励开展多种形式合作。选定条件适合、基础完备的工业园区作为产业基地,列入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给予支持。
加大保障力度,加强财税政策扶持。今年起,每年将工业机器人发展方向,包括整机和关键零部件研发及产业化、集成应用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纳入省级财政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范围并给予倾斜。对采购或租赁本省制造的工业机器人及成套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的项目,给予财政贴息或资助。营造良好市场环境。鼓励用户企业、制造企业、科研机构与集成服务商组成项目组,参与招投标,联合开发特定行业工业机器人成套应用装备并给予支持。研究制定工业机器人产品*目录,鼓励用户采用本省自主品牌。
完善投融资体系。鼓励金融资本、风险投资及民间资本投资机器人产业,协调金融部门优先给予信贷支持,积极支持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利用有关风险投资基金,为具备核心技术的研发制造团队和企业提供股权投融资服务。
湖北还提出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五个一批”:壮大一批主机生产企业,突破一批核心技术,打造一批市场适销产品,抓好一批典型应用示范工程,构建一套科学组织保障体系。业内人士认为,湖北抓住了产业技术和市场两个关键点,目标是研发出更多核心部件为“湖北造”的自主品牌产品。
--潜力巨大有望突围
数据显示,我国工业机器人2005至2012年年均增速达25%,预计今后仍将持续高速增长。机器人联合会发布报告称,中国去年购买了1/5的机器人,共计36560台,同比增长60%,超过日本成为机器人大的市场。我国机器人市场基本上是“洋货”的天下,其中发那科、安川、KUKA、ABB“四大家族”占据一半以上的市场。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华林说,国产机器人在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方面落后,在机电装置、控制原理及功能部件开发等核心技术方面创新能力不足,这是“国货”市场占有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尽管每年新购数量巨大,但目前国内制造企业工业机器人使用率普遍不高,市场仍蕴含巨大潜力。专家分析,湖北是我国重要制造业基地,其汽车、船舶、电子等支柱产业是机器人应用的主要领域。在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传统重工业背景下,“再工业化”,通过发展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实现“制造”向“智造”转变,蕴含对工业机器人旺盛的需求。
近年来,湖北工业机器人形成了一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集成应用的能力,机器人产业集群正在酝酿形成,产业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
研发方面,华中科技大学在多维工业机器人(搬运、清洁、喷漆等)、外骨骼式康复医疗机器人等方面的研究国内,武汉大学在电力*机器人等研究方面实力雄厚。设计制造方面,拥有奋进电力、汉迪机器人、华中数控、凯辉智能等一批骨干企业。下游应用方面,拥有华工激光、团结激光等国内企业。
一批企业实力不俗,研发取得突破。武汉奋进电力实现机器人整机国产化,去年成功推出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轴关节型搬运机器人,已在东风汽车车轮公司等企业广泛应用;湖北铁人机器人公司自主研发的8轴联动工业机器人具有*的控制系统,能替代进口。湖北行星传动公司的精密减速机已在低端机器人上实现替代进口,公司正进军减速机市场。
武汉光谷聚集了近40家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正筹建全国工业机器人孵化器。重点通过房租补贴、贷款贴息、金融服务、奖励等措施支持入驻企业和创业团队发展,整合产业链上大中小企业,形成产业发展合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湖北工业基础较好,研发实力雄厚,只要扶持政策到位,一定能迅速崛起,成为工业机器人产业强省。”湖北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信心十足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