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窑湾冷链物流“热”服务成效初显
- 2015-01-07 15:29:463200
来源:中国物流设备网
辽宁大窑湾港作为国家质检总局确定的肉类、水果等多项进口商品*检验检疫口岸,自2007年正式启用大连毅都集发冷藏堆场为冻品集中查验场地以来,集中查验冷冻(藏)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数量逐年增长,2014年达到154万吨,货值达28亿美元。
抓住港区区位优势
我国的冷链物流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规模,但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等问题都比较突出。目前,我国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但超过20%的产品由于冷冻(藏)不到位,在运输过程中被浪费,损耗量居世界*,导致食品物流成本约占到食品总成本的70%,远远高于标准,成为目前某些食品零售价高居不下的重要原因,同时这也为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辽宁大窑湾冷链物流“热”服务成效初显
目前,大窑湾保税港区内已形成初具规模的专业化冷链物流企业集群,投产的大连港毅都冷链有限公司和恒浦物流有限公司在保税港区内形成了8.5万吨级专业化冷库集群和8万平方米的冷藏集装箱堆场。
除此之外,9号、10号泊位已规划改造为专业冷藏船装卸泊位,建成后大窑湾冷链物流园将形成中国个集保税港、专业冷藏船泊位、集装箱码头以及港口后方冷库集群于一体的专业化冷链物流中心。
2014年11月,大窑湾口岸一次性通过进口冰鲜水产品口岸能力考核,成为东北地区通过考核的口岸。这标志着口岸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将为大连乃至整个东北地区进口冰鲜水产品业务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做好口岸监管服务
大窑湾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质检总局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地方政府、大连港集团发展冷链物流产业这一重点项目,加强协作、提前介入、主动作为,将支持大连港冷链物流项目建设作为局长工程重点推进,深入推进进境冷冻(藏)动植物及其产品检验检疫集中查验场地、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口岸监管能力,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了冷链物流业的发展。
大窑湾局依托“两个平台”建设,结合检港联动快速查验系统,建立检验检疫、码头、集中查验场地等部门间数据交接共享平台,通过此平台,在船舶靠港前检验检疫部门通过舱单信息便可自动向港区作业码头发送冷冻(藏)集装箱货物的分卸指令、进境的冷冻(藏)集装箱货物在卸船后便可立即疏港至检验检疫集中查验场地,实现集中查验、闸口放行,确保了数据全掌握、数据全申报、数据全核销、监控全覆盖。
在关检“三个一”共同查验工作中,与大窑湾海关多次协商,共同研讨开展“三个一”的范围,共同了制定详尽的工作方案,确立了以冷冻(藏)品为试点展开共同查验工作,完成“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做到“信息共享、执法互助、结果互认”,有效避免了企业在反复拆卸、搬运货物等环节造成的人力和财力资源的浪费,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成为东北地区关检合作的典范,为大连港冷链物流发展提供了优良的软环境。
创新措施助力发展
为了更好地支持大连港冷链物流建设,积极做好相关服务工作,大窑湾局在对大连港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情况进行调研后制定了五项创新措施:
一是全力支持大连港冷链物流业发展,结合冷链物流园的建设,将配套成立冷冻(藏)肉类、水产品、果蔬及食品检验检疫安全监管中心,实现从申报、现场查验、快速检测、放行等一站式服务,提高工作效率;二是结合质检总局提出的加快推进集中查验平台建设的工作要求,在原冷冻(藏)肉类、水产品、果蔬集中查验的基础上,红酒等预包装食品也将纳入冷链物流监管体系,建立集中查验工作点,实施“集中查验,分类存放”;三是对冷链物流发展的预期目标应进一步拓展和扩大,将其拓展发展为冷链产品中转、分拔、展示的平台;四是加快口岸通关模式转变,重点加强检疫、便捷通关、快查快放,后移检验监管工作,与内地协作建立“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工作机制,实现货物的全过程封闭监管;五是对于风险小的商品、诚信好的企业,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采取循环检测方式,实现对货物全过程的监测,同时降低抽采样数量,降低企业成本。
截至目前,大连港冷链物流项目已进入规划完善及前期建设阶段,獐子岛渔业、毅都二期、恒浦二期等冷库将陆续建成投产,届时大窑湾冷链物流园进出口冷冻(藏)货物存储能力将达到35.5万吨,进出口吞吐量也将达到100万吨,水产品等冷冻(藏)货物的中转量预计可达到每年20万至3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