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捧之后冷调整 RFID的振兴之道
- 2008-12-02 16:04:16354
来源:
关于RFID的实际利用,主要有企业内的封闭式系统和企业间的开放式系统。封闭式系统更加实用化,主要是因为开放式系统还没有做到有效解决各个企业应负担多少费用这一问题,所以若投资与回报成正比,封闭式系统就能够得到有效地推进。
对于RFID的导入,之所以不够积极是因为技术及标准的成熟度还较低,同时具有一次读取/写入传感器的活动标签及安全对策还不成熟也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打破这种局面进行了开放式系统的大力推广工作,从制造到零售的各个环节大量使用标签更是这一系统普及的关键所在。
欧美大流通企业是主推手
与欧美相比,封闭式系统在日本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而开放式系统的应用则是欧美大流通企业占压倒性多数,有人认为主要是欧美大流通企业的垄断性可以使其能够很好地推行下去。以美国的家电零售某企业(年产值约2.5万亿日元)为例,该公司要求关于RFID的导入能够做到如下几点:
供应链上的全部环节都能够得到收益;
以店铺货架到顾客购买为起点,构建全部供应链;
在供应链,全部制品都能够包含“现在,在哪里?”等透明信息。
首先,供应链上的全部环节都能够得到收益,也就是以双赢为目的。把标签成本分派给供应商,这在双赢概念里并不够合理。但我们也要意识到,实际上,关于RFID的导入,零售业的初期投资也是比较大的。根据对美国家电界某企业运行的RFID的ROI()系统的计算,结果是供应商包括标签成本在内的运营成本要高于零售业的运营成本,只从这一点来看,确实对零售业有利。但因零售业拥有众多的店铺及网点,初期的读/写机器导入成本就大大增加,结果是供应商和零售业的投资基本平衡,零售业要想摘取成果就必须下决心进行相应的初期投资。
关于顾客购买这一环节,现在有这样的观点,即从POS机也可以得到需要的信息,但采用RFID技术关注的并不仅仅是商品“卖掉了”这样的信息,还需要对购买促销品的顾客的信息进行有效地共用、活用,即把供应链整体向新版本升级,这就可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日本开放式RFID谁是主导?
在日本开放式系统的普及主要有3类:
零售业主导
如前所述,同力量的强弱、垄断没有什么关系,如果构筑了双赢的关系就能够对RFID进行有效地导入。目前在日本,这一类型也是一个主要的类型,对于拥有众多的店铺、网点以及复杂物流线路的零售业,导入率的RFID很容易得到利益。所以以零售业为先导进行普及,事半功倍。
制造厂家主导
对于制造厂家来说,从制造到商品出库,到零售业的店铺这一动向的信息若能够共享,那么它的好处是可想而知的。利用“商品是否卖完”这样的信息可以避免商品供应不足及过剩的局面,而且生产企业粘贴RFID电子标签,能够把这些情报共享,从而构筑双赢的关系。
政府的推进
通过政府发挥强有力的指导性也可以推动RFID的普及。像美国*要求RFID电子标签粘贴一样,在日本,对于环境、再利用这样的社会性、公益性强的领域进行义务化,在税收、辅助金等领域政府也可以起主导性的作用。另外,在业界的标准化工作中,政府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低成本不是
在同一企业内的各个网点展开RFID的利用,并进一步推进企业间的信息共享,这时RFID的性能、标准比较成熟,标签成本也比较低廉,但是,这就可以让我们成功了么?回答是No。
若要发挥自动检验、自动盘点等RFID的效用,首先在集团内商品信息的同步更新很有必要。在很多公司,往往会由于误出库、误订货等服务恶化造成重复的工时、成本上升。在美国业界因这些错误而导致的损失达到总产值的3.5%,以这样的状态导入RFID,精度很低的信息会象滚雪球一样增加,从而导致混乱的状态时有发生。
还有,因为RFID具有同时一次性读取的特长,所以为了准确得到入库需求,出库侧有必须把准确的出库信息向入库侧传送,无论怎样进行性能升级,100%的读取是不现实的。所以,如果不对所谓的“准确”入库信息进行检验,也就失去了检点货物的意义,实际上这样的公司比想象的多!
另外,对于店铺商品的即时信息,流通库房的位置、状态等被共享的信息,厂家能够有效地利用么?也就是在商品生命周期内构筑经营需求判断的过程中,还需要我们重新评价组织的作用、交易对象的条件、系统的再构筑等等,这些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且伴随RFID的导入,把信息可视化是我们终努力的目标。
基于这些,为了得到想要的成果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在RFID的技术、标准成熟,标签成本降低之后,如何得到RFID所带来的巨大收益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如果这些关键环节都能得到关注和跟进,那么,对于那些没有做这方面工作的竞争对手而言RFID就成了大的卖点!(来源:IT168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