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技术网

登录

浅析如何将RFID标签更好的实施在托盘上

2015-02-28 10:04:114756

来源: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导读:在现代物流供应链中,托盘、可回收塑料容器、塑料周转箱、配料桶等可回收储运工具的使用率呈上升趋势;同时,范围内针对追溯的法规不断出台,企业不仅要提供其产品在供应链流通情况的完整证明,还被要求跟踪与产品运输有关的包装和材料承载设备;此外,随着设备/财产的丢失和替换,供应链面临成本压力。所以,各物流企业都致力于降低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通过减少浪费降低对环境的破坏。一些托盘生产商和托盘服务商开始探寻将EPC/RFID技术应用于其托盘中,通过对每一个托盘的识别,提高托盘生产和修理的控制能力。这样,标签必须嵌入到托盘中,成为托盘的一部分。

  参考《托盘标签实施指南》

  托盘有了这个明确的身份标识,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工具来控制托盘的流转、质量,并明确托盘的所有权,从而为的供应链管理创造可能。但在具体实施中,企业面临着很多具体问题,往往不是一家企业可以决断的,具体来讲,这些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选择哪种EPC编码(即GS1标识代码的使用)、托盘上如何部署EPC/RFID标签、如何定义标签的数据结构和内容。

  为了解决行业中的这些问题,GS1(物品编码协会)组建了可回收运输工具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聚集了包括托盘生产和服务商、托盘应用企业、RFID设备和解决服务商、各国编码机构在内的各相关方。工作组专题研究了在托盘上实施EPC/RFID,通过应用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试验和验证,力图解决以上三大问题,并终发布了《托盘标签实施指南》,对托盘的EPC/RFID应用提出建议。

  企业普遍认识到,EPC编码可以兼容传统的GS1编码,是开放供应链中基于RFID标签的托盘编码的选择,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不清楚如何选择合适的EPC编码。工作组重点分析了托盘在供应链、产品运输及托盘资产管理周期中的典型应用流程,包括收货、库存、订单和拣货、发货四大环节及数十个分解动作。进而发现流程中托盘的这些环节往往具有供应链管理和资产管理单方或双重含义:前者关注托盘及其承载货物在物流中的行为,使用SSCC注1较为合适;而托盘本身又是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对象,GRAI注2具有优势。

  采用优数据结构和标签方法

  托盘生产商意识到,随着更多的托盘被放置RFID标签,更需要规范标签的使用及承载数据,以保证在供应链整个环境中,这些标签可以被准确地读取。否则托盘生产阶段标签安装以及托盘维修中的处理都会产生巨大的成本。对此工作组分析了多个托盘EPC/RFID应用案例,力图从中找到结论。

  •有家北美托盘企业对木质托盘在使用RFID标签后建议:使用2个加载GRAI的EPC/RFID标签,分别贴在托盘对角线的两端,当需要建立GRAI同其他GS1标识代码(如SSCC)的映射关系时,需在信息系统中进行虚拟关联。

  •欧洲托盘企业在托盘的两个对角分别使用了RFID标签,标签存储三部分内容:一个是GRAI,第二个是密码,第三个是SSCC或其他信息。

  •韩国一家托盘企业在托盘正中位置安装了一个加载GRAI信息的标签,测试中超过3万个托盘进入了流通。

  •欧洲托盘协会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无论装载何种货物、无论生产托盘的流程如何,托盘一侧粘贴一个标签即可。测试中标签信息只存储了GRAI,今后也会支持存储SSCC信息。

  •此外,有机构对木质托盘和塑料托盘做了一些测试,发现不同的RFID识读设备(门、车辆、叉车天线)对贴标的识读有显著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常见的解决方案是在托盘的两个对角分别安装标签。由于整个流通 (产品的方向)是以线性或某个统一的方向进行操作的,因此,标签的方向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避免单纯水平或垂直方向的放置。

  工作组讨论了七个可能的标签数据结构在应用中的优势和劣势,经过精简,终入围如表1中的三种数据结构。

  表1三种应用方案的优势及影响分析


  图1 不同材质托盘的标签方法示意


  工作组成员仔细

  研究和表决后,种应用方案得到了的认同(即只应用GRAI标签)。

  对于业界普遍关心的这三个问题,工作组终的结论和建议是:

  问题1:为托盘选择合适的EPC代码(GRAI或GIAI)。

  结论:选择GRAI来标识托盘。

  问题2:定义标签方法(方向、位置)和数量,使之满足出入库、库存管理、资产管理等多种应用环节对托盘EPC/RFID标签的需求。

  成果:经过试验验证和行业调研显示(如图1):

  •为确保基本的流程可控,每个托盘少安装两个RFID标签。

  •木质托盘需在长边和短边各安装一个RFID标签。

  •塑料托盘应在两个对角各安装一个RFID标签。

  问题3:定义数据结构和标签内存的使用(即以标准方式在用户内存中写入信息)。

  结论:GRAI数据结构已经被选择成为标签中可行的数据结构关键字。如果有需求,还可以在标签的用户区存储SSCC码。

  工作组建议在托盘上以条码和/或其他人工可识读方式印制/粘贴GRAI代码,且托盘上GRAI条码的编码要与储存在相应EPC/RFID标签上的GRAI编码相同。该建议针对的是当现场不具备RFID识读能力时,可通过扫描相应的条码进行识读。*使用GS1-128条码标准。

  实践中不断总结优化

  欧洲某大型零售企业开展了针对托盘的管理试点项目,验证了上述的结论。试点开始时,这家企业选择使用4个标签来标识托盘。

  • 2个标签加载了同一个GRAI以标识托盘(即一个标签和一个它的复制标签)

  •另2个标签加载了同一个SSCC以标识托盘(即一个标签和一个它的复制标签)

  所有4个标签都被地粘贴在托盘基座的表面上。这么做可以大地发挥作用,降低木材或塑料对RFID的吸收以及叉车的影响。为了确保成功读取SSCC和GRAI,相同的两个标签分别放置在对角线位置。

  在托盘场站,操作员写入GRAI后,在托盘的全生命周期里,这个GRAI都不会发生变化。在仓库,当托盘上承载货物并关联二者后,生成一个SSCC。

  初的方案是在托盘重新使用时清除原有标签中的SSCC数据。清除数据操作发生在门店(货物处理后),或者是在仓库(托盘重新使用前)。后来,由于技术问题和门店庞大的工作量,放弃了数据清除操作,而改为在仓库下次承载货物时对两个标签都进行重写操作,也就意味着旧SSCC将会继续存储在标签里,直到下一轮使用。这个方案目前仍存在3个问题:

  •问题1 : 数据含义混乱。SSCC在托盘重新使用前一直保留,所以空托盘还包含可用的SSCC。

  •问题2:数据含义不一致。操作员很难率处理大量托盘和货物(重写标签数量是托盘数量的2倍)。特别是当标签因为受潮或损坏造成识读能力减弱,操作员需要更多时间使用手持识读器进行读取。很多时候只有一个标签写入新SSCC,另一个标签无暇处理。这样一来,托盘上就存在三种不同的码:新旧两个不同的SSCC以及一个GRAI。

  •问题3: 处理时间。由于在发货区域聚焦大量的托盘,相互间距离很近,很难区分各个标签。这样就需要在专门的区域一个一个托盘地重写SSCC。操作员需要把每个托盘转移到这个区域,写入数据后再把托盘重新放回发货区。

  试点项目的经验:

  •识读过程很成功,但是输入(储存)操作较困难。托盘及其货物的关联不应该是物理的关联,而应该是信息系统内的关联。只有托盘的GRAI才在整个供应链过程(准备、发货、接收、存储、盘点)中读取和跟踪。GRAI和货物(SSCC)的关联需要及时在信息系统中建立和管理。

  •在每个托盘部署两个GRAI标签,存储相同信息以保证识读性能,是基本的原则。

上一篇:浅析第三代空气净化器技术

下一篇:简述医疗化验全程RFID跟踪系统构建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