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助力“工程机械之都”长沙经济逆势增长
- 2016-11-26 10:47:221930
来源:华夏经纬网
近年来,瞄准创建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工程机械之都”长沙不断谋求智能制造升级,不仅传统优势产业重新焕发生机,创新科技产业更是加快崛起。过去10年,长沙的GDP增长了460%,在全国33个重点城市中增速居首,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长沙GDP仍然逆势快速增长,保持了9%以上的增速,经济总量上升到全国省会城市第6位。一些经济界人士认为,这得益于长沙市围绕“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促进智能制造“百舸争流”,以实际行动抢占了智能制造发展先机。
智能制造成为长沙追梦“工业4.0”的关键点
依托“云端”数据平台,接入21万多台设备,积累上千亿条数据,实现配件需求预测,降低备件库存超四成……这是记者11月初在湖南三一集团十八号厂房看到的景象。
而有着20多年发展历程的中联重科,正在从产品设计、资源管理、生产工艺、机器状态、质量监控等环节,变制造为“智造”。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介绍,运用“互联网+”技术,“谷王烘干机”可根据湿谷水份含量,自动匹配控制系统,实现了干燥过程智能化控制;集成总线智能控制技术,第三代洗扫车可“一键式”操控,还能监控作业车辆运行轨迹和作业状况,可实时与控制平台实现信息互通。这些新品一入市,就取得了很好的销售业绩。
在同质化竞争、低端产能过剩的家纺领域,智能制造让梦洁家纺冲破了“发展困惑期”。记者走进这家企业看到,从布料编号到花样繁多的个性化定制家纺产品出厂,生产线上只需要几名员工操作。
“如果不转型升级,传统家纺企业的路只会越走越窄。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全面启动智能制造。”梦洁家纺董事长姜天武说,公司靠自动化吊挂系统等智能设备,目前已经确立了“多批次、小批量、智能化、定制化”的生产模式,供应链反应速度提高了20%。
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把智能制造变成产业和企业的真实生产力、竞争力,是长沙追梦“工业4.0”的主要着力点。比如,红太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覆盖厂区的“光伏穹顶”,能满足全厂15%的用电需求,驱动包括数字化工业机器人、硅料加工电熔炉等在内的各种设备。生产体系数字化管控,使产品不良品率降低30%,研制周期降低30%,能源利用率提高15%,生产效率提高了20%;威胜集团每个机器人34秒就能组装一个智能电表,5个机器人相当于20名工人作业,整体生产效率提高45%;华曙高科3D义齿打印机6小时可个性化生产义齿基胚150颗;长城金融智能金融终端机,让办一张银行卡的时间从30分钟缩减到5分钟。
围绕智能制造打出系列“组合拳”成效显著
长沙市经信委主任邓自力说,国家发布“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短短三个月之后,我们就推出了《长沙智能制造三年(2015-2018年)行动计划》,以实际行动抢占先机,同时围绕智能制造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
首先,一是以技术创新为。联手*,长沙成立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发布长沙智能制造“工业云”平台,打造了30多家“众创空间”,并在新材料、增材制造、机器人、北斗等建成一批产业技术研究机构,以集成创新、协同创新为智能制造提供共享平台。
二是以政策体系为支撑。邓自力说,长沙还着力构建了“1 X”的政策体系,助推智能制造发力。“1”就是上述“《长沙智能制造三年(2015-2018年)行动计划》”,“X”包括《工业园区转型提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新材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关于支持发展创客空间的若干意见》等、多层面强化智能制造的政策保障。
三是以制造企业为主体。一些企业界认识认为,智能制造只有落实到成百上千的企业上,才能真正形成生产力、竞争力。记者了解到,长沙市近年来力推三一重工、华曙高科、威胜集团等企业成为国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的同时,在中联重科、长沙卷烟厂等230家企业启动市一级的智能制造试点,让不少企业尝到了智能制造的“甜头”。
据了解,2015年长沙市启动了批30家示范企业的智能化改造。今年又以各园区为主体、启动第二批200家示范企业的智能化改造,以此带动示范全市2600家规模以上企业的智能化改造。目前,长沙市已先后获批3个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4个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专项项目。
邓自力说,智能制造给长沙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带来的成效十分明显。2015年,长沙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10.6%,高于GDP0.7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新材料和食品烟草产业平稳增长,分别增长10.1%和8.6%;汽车、电子信息产业迅速补位,保持了高速增长,增速分别达到10.7%和16.7%;生物医药产业增速达到18.3%;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型战略性产业蓬勃发展,“多支撑”格局初步形成。
打造“国家智造中心”须构建三大支撑体系
“在长沙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我们提出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说,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过程中,长沙志在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通过加快建设智能制造强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到2021年工业总产值由现在的万亿元迈向两万亿元。
长沙市副市长李晓宏说,接下来,长沙将以申报“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为契机,积极构建三大支撑体系:一是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围绕建设总体目标,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在转型升级、战略新兴产业、小微企业、财政金融税收、生产要素保障和简政放权等方面,全面制定、完善并落实相关的政策体系,建成有针对性的政策保障体系,确保长沙制造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二是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李晓宏说,长沙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打造新型制造业体系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制造业前沿及共性关键技术的供给能力为核心,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为依托,以整合优化区域创新资源为重点,以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为抓手,强化创新开放合作和资源共享,在重点优势产业领域打造一批高水平创新载体,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搭建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新型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形成协同、的制造业创新生态体系,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激发全市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增强长沙制造业的竞争能力。
三是健全人才支撑体系。邓自力等人表示,长沙还将围绕长沙新型制造业产业体系建设需求,坚持人才为本的发展方针,以“高精尖缺”人才、产业团队、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和中层技术骨干为重点,供需对接、引育并举、创新手段,实施系统化人才建设工程,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持续优化制造业人才发展环境,加快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竞争力强的人才队伍,为制造强市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