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技术网

登录

机器人赋能电网数智化升级 “线上+线下”两不误

2022-09-23 09:36:07506

来源:智能制造网整理

  随着人工智能逐步与传统电网产业深化融合,物联网、云计算、5G等新一代科技为电网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推动产业源端的重组升级,产业结构的调整也让“线上、线下”电力机器人迎来快速发展与应用。
 
  “线上”机器人,即需要登高,对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机器人。以往带电作业过程中,电力员工要穿戴绝缘防护服,高空作业及人员接触导线,费时、费力,安全性差,且高温天气穿戴厚重的防护服,作业人员存在中暑风险。另外,若是裸导线绝缘化改造,施工周期长,而且需要停电作业,难免会影响用户的正常用电。
 
  现在,“线上”机器人可以借助摄像头“眼睛”(如智能感知系统等模块)智能感知定位配电线路作业点,相比于传统带电作业方式,由2人高空接触导线作业,变为地面控制平板电脑辅助操作,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线下”机器人,大多属于电力巡检机器人。电力巡检机器人搭载自动驾驶定位导航技术,内部搭载超过20颗高精度传感器和10多组高清摄像头,可以快速、准确替代人工开展远方设备操作,如完全可以替代人工完成开关室内的自动巡检工作,省去了一线运维人员往返不同无人值守变电站操作的时间。
 
  现如今,随着电网设备规模逐渐扩大,设备运维面临压力日渐加大,全国多地“线上、线下”电力机器人“上岗”,将大大减少运检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实现事故隐患和故障先兆“早发现、早消除”,提升电网质量,助推电网数智化转型升级。
 
  “线上”——
 
  智能机器人为电线做“外科手术”
 
  在新疆昌吉新湖农场10千伏户旺线配电线路带电断引线现场,一台由2只半人高长度机械“手臂”组成的机器人用摄像头“眼睛”智能感知定位配电线路作业点,可以自主进行配电线路作业点扫描、移动定位,两只机械“手臂”熟练完成电线绝缘皮剥离、引流线搭接等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工作。
 
  涂覆机器人为电线穿上“防护服”
 
  各地供电部门近年来从供电可靠性与涉电公共安全的角度出发,加快推进裸导线绝缘化改造。然而,供电部门过去大多采用更换导线的方式,也就是将裸导线更换为绝缘导线。但这种方式不但施工周期长,而且需要停电作业,难免会影响用户的正常用电。
 
  而今借助专用“上线带”,电力裸导线涂覆机器人稳步爬升并精准固定在10余米高的电力导线上,无需停电,就可以为导线均匀地穿上“防护服”(喷涂一层绝缘材料),一改过去需要人工带电作业的传统模式,有效地防范树障、小动物触碰、外力短路等隐患。
 
  百色供电机器人带电作业迎来“首秀”
 
  南方电网广西百色供电局近日应用机器人带电作业的方式,对220千伏振坚线的断股地线进行修补,该作业方式在广西电网公司系统内尚属首次。作业现场,机器人仅用1小时便完成了故障的消缺,相较传统的作业方式缩短了近10小时的时间。且通过机器人代替人工进行修补,提高作业的安全性,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线下”——
 
  安徽电网首台操作机器人正式“上岗”
 
  位于合肥市滨湖新区的220千伏槽坊变电站内迎来了一位“新员工”,其可以十分熟练地完成20千伏开关设备的倒闸操作和例行巡检工作。操作机器人只要接收电脑发出指令,便利用内置的红外测温仪和超声波局放等检测装置,对电力设备进行仔细检查,可以精准的用机械手指“握住”并转动着切换开关,顺利完成“远方、就地”操作。
 
  石嘴山首个导轨式智能巡检机器人“上岗”
 
  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东星开关站正式投运,标志着国网石嘴山供电公司首个开关站导轨式智能巡检机器人正式“上岗”。该机器人,搭载可见光摄像机、红外热像仪、局放传感器、拾音器等,实现红外测温、局放检测、表针识别等功能,在降低巡检人员的工作强度的同时,大大提升运维质效。
 
  作为新型服务机器人的一种,电力机器人实现作业期间电网“不停电”、客户“零感知”、用电“零影响”,并已在电网以及隧道、冶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市场需求规模也在进一步扩大。未来,此类电网机器人,尤其是“能上能下”的电力机器人,或将成为智能电网系统的“标配”,与整个智能电网系统建设融为一体。今后,势必在更多的供电区域实现机器人自主带电作业。
 
  原标题:机器人赋能电网数智化升级 “线上+线下”成为常态化活动

上一篇:关于2022年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名单的公示

下一篇:西部科学城培育科技企业超1300家 创新主体持续扩大发挥力量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