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技术网

登录

沧州市印发中国式现代化沧州篇章智慧物流强市建设行动方案

2023-06-28 13:39:12304

来源: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国式现代化沧州篇章智慧物流强市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
 
  沧州渤海新区管委会、黄骅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沧州开发区、沧州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中国式现代化沧州篇章智慧物流强市建设行动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4月12日
 
  (本文有删减)
 
  中国式现代化沧州篇章智慧物流强市建设行动方案
 
  为全面学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和市委十届六次全会重要工作部署,加快建设智慧物流强市,助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沧州篇章,特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标
 
  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智慧物流建设的系列决策部署。围绕“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进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建设。通过智能软硬件、物联网、大数据等智慧化技术手段,实现物流各环节精细化、动态化、可视化管理,提高物流系统智能化分析决策和自动化操作执行能力,提升物流运作效率的现代化物流模式。
 
  到2025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达到630亿元,物流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比率下降到13.3%左右,全市商贸物流产业规模稳步扩大,一批重要物流枢纽、园区和商贸中心建成投运,综合立体货运通道更加畅达。到2035年,商贸物流集约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骨干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商贸物流运行效率稳步提升,物流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重点园区物流智能化走在全省前列。在渤海新区、肃宁、沧东3个省级物流产业聚集区深度落实行动方案,创建全国智慧物流先行区,积极申报示范物流园区、国家物流枢纽、多式联运试点等。
 
  重点产业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有实质性进展。经开区、高新区、县域特色产业集聚区等制造业基地和生鲜超市、农贸市场、品牌连锁便利店、网络零售等流通网点与物流业实现融合联动,现代供应链一体化运作深度嵌入。
 
  重点物流企业和项目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选树一批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网络化发展的企业标杆和典型应用场景。争取我市每年1-2家物流企业入选国家A级物流企业。推动传统物流企业和项目智能化改造,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二、重点任务
 
  (一)开发利用大数据。
 
  1.推进政府物流数据共享开放。加快物流大数据平台普及应用,加强物流基础数据库建设,推动硬件设施共建共用,加快推动物流行业数据互联共享交换,推动行业企业物流信息与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对接。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支持物流企业利用先进数据采集和智能分析技术,拓展数据增值业务。建设数字经济安全保障体系,落实国家统一规范的数据管理制度,加强数字经济市场监管和司法保护,推动信息安全与数字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到2025年,智能物流设施建设与监测统一接入全市物联网(IoT)管理平台;到2035年,进一步完善全市物联网(IoT)管理平台,实现物流信息技术与物流大数据平台深度融合。(牵头单位:市大数据中心,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办、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国资委、市邮政管理局)
 
  (二)推进仓储智能化改造。
 
  2.推进仓储设施智能化改造。加快推动仓储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提升仓储设施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输送分拣装卸设备推广应用,建设一批标准化、集成化智能云仓。推进沧州金硕仓储有限公司塑料智能仓储物流园、东光县智慧农商城等项目建设。支持沧州传化公路港物流有限公司等物流企业充分利用自动化、智能化的传输、装卸、分拣、包装等技术装备,加快传统仓储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到2025年,一批A级物流企业和龙头物流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升级仓储物流管理软件,整合优化货物入库、搬运装卸、包装分拣等各个环节,到2027年,智能物流设施设备100%全覆盖;到2035年,实现高层和中层立体仓库作业无人化,物流全流程无缝隙智能化协同运转。〔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邮政管理局,沧州渤海新区管委会、黄骅市人民政府,相关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3.推进智能共享仓建设。优化仓干配一体化网络布局,鼓励和支持龙头物流企业构建“多仓+”一体化共配服务网络,开发智能仓储配送供应链服务平台,提升城乡共配信息平台和车货精准匹配系统服务功能,着力提升干线和支线运输能力,实现集成化运作。积极探索数字货币在城市智能配送领域应用模式,争取开展无人自动配送试点。重点推进中传沧州农贸物流基地项目建设,支持盐山新发地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等大型龙头企业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引进多层穿梭车、高密度存储穿梭板等设备,开发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仓储设施。到2025年,根据生产生活需求,优化分拨中心、转运中心、直营网点布局,建成一批标准化、集成化智能云仓配送中心;到2035年,形成高效集约、协同共享、融合开放的城乡高效配送体系。〔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邮政管理局,市港航管理局,沧州渤海新区管委会、黄骅市人民政府,相关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三)推动货运智能化升级。
 
  4.建设智能立体物流网络。构建先进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推进数据资源赋能交通发展,加速交通基础设施体系、运输服务网、能源网与信息网络融合发展。依托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海铁联运、公铁联运等先进运输方式,加快推进大宗散货海铁联运、集装箱公铁海多式联运。推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重点推进曲港、邯港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实施荣乌高速公路改扩建,持续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进程,加快推进船舶燃料油码头工程、9#10#通用码头工程等项目建设。到2025年,一批交通信息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0010公里,密度141.18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850公里,密度6.0公里/百平方公里。普通干线公路里程达到1860公里,密度13.12公里/百平方公里。到2035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3500公里,密度165.8公里/百平方公里,位于全省前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200公里,密度8.47公里/百平方公里。普通干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300公里,密度16.23公里/百平方公里。推进干支物流网络智能化升级,积极响应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构建“端到端”、“点对点”精准定位服务体系。以货运ETC应用为突破,着力完善道路自动感知、智能传感等设施,推动形成一体化干支运营网络。〔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港航管理局,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市邮政管理局,沧州港务集团,国家北斗数据中心河北分中心,沧州渤海新区管委会、黄骅市人民政府,相关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四)加强载体互联互通。
 
  5.打造智慧物流枢纽。紧紧围绕“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功能定位,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搭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加快物流枢纽设施智能化改造,整合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和物流资源,推进各类专业化物流园区互联互通和各类运输工具互联接驳。依托黄骅港以及综合性铁路、公路货运枢纽和物流园区,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布局优化,完善多式联运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依托我市汽车、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大型生产制造基地和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加强公共物流服务设施建设,深入推进仓配一体、共同配送发展。在高速公路出口、产业集群和特色小镇,布局智慧物流节点,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按照信息集成、供应链一体标准,整合枢纽+通道+网络物流资源,积极打造国家智慧物流骨干网络节点。到2025年,将我市建设成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到2035年,形成商贸物流集聚、供应链集成、多式联运、同城配送、国际物流、应急保障、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为一体的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体系。(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港航管理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6.建设智慧物流园区。重点推进沧州渤海新区物流中心等海港型物流园区建设和沧州传化智能公路港等陆港型物流园区建设。以作业自动化、管理数字化、运营智慧化为方向,引导物流园区广泛采用智能化装备,搭建网络货运平台,提供一站式物流服务,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改造园区业务流程,优化交通运行线路,监控园区作业环境,促进区内物流、车流、人流高效安全协同运转。积极推进韵达河间物流中心项目、中通快递集团冀中南(献县)智能科技电商快递产业园项目、河北中佳供应链有限公司佳博零碳智慧综合物流基地项目、丰树沧州智慧物流基地项目等智慧物流园区项目落地建设,鼓励园区业主单位组建物流园区联盟,实现物流园区互联互通。到2025年,做优商贸物流园区,打造渤海新区、肃宁、新华区沧东3个省级物流产业聚集区;到2035年,申建一批国家示范物流园区、优秀物流园区。〔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沧州渤海新区管委会、黄骅市人民政府,相关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7.畅通智慧物流通道。构建综合性、多通道、立体化、大容量、快速化物流网络,强化黄骅港物流服务功能,重点推进黄骅港中心站项目(港外编组中心站)、综合港区及散货港区铁路专用线工程(进港二通道)建设。提升朔黄、邯黄铁路和黄石高速等集疏运能力,推进石衡沧港城际铁路、津潍高铁等项目建设。完善多式联运体系,畅通以黄骅港为龙头、连接欧亚更广腹地的陆海新通道,打造与“一带一路”国际经济合作走廊紧密衔接的综合物流通道。推动港口功能转型升级,引导沿海港口错位发展,依托秦唐沧沿海综合运输干线资源,培育壮大现代临港物流产业集群,构建陆海集疏运通道,形成内外双向辐射、连接京津冀与长三角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到2025年,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96公里,普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50公里;到2035年,形成现代临港物流产业集群,构建陆海集疏运通道。(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港航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
 
  8.推进智慧港口建设。对标上海港、新加坡港,创新港口物流模式,建立“一单制”服务方式,推广电子运单、网上结算等互联网服务模式,实现主要作业单证电子化和业务项目在线办理。推动应用北斗系统,实现货物实时追踪、全程监控。重点推进黄骅港智慧港口项目建设,通过建设数字运营管理平台、大数据平台、视频云平台、物联网平台、GIS平台、智慧调度(双航道)、IOC中心、数字孪生系统和其他应用场景,进一步优化港口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安全事件识别效率,实现物流降本增效。通过推进黄骅港智慧港口、矿石码头一期(续建)智能码头、沧州黄骅港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扩容(综合港区雷达站)工程、渤海新区绿氨国际贸易中心等项目建设,实现智能、高效、绿色、安全发展的现代化港口形态,努力将黄骅港打造成现代化综合服务港、信息数字港、国际贸易港和雄安新区快捷出海口,形成沿海对外开放桥头堡和商贸物流发展新高地。到2025年,沧州黄骅港年设计通过能力达3.2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195万标准箱,港口功能趋于完善;到2035年,沧州黄骅港年设计通过能力达5.1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400万标准箱,现代化综合服务港基本完成。〔牵头单位:市港航管理局,责任单位:沧州港务集团,市发展改革委,国家北斗数据中心河北分中心,沧州渤海新区管委会、黄骅市人民政府,相关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9.完善物流海内外布局。引导我市外贸企业科学布局海外仓,充分利用海外营销渠道和业务资源,开拓国际市场。推动省级公共海外仓建设,搭建仓储物流、渠道拓展、展示订货、在线交易等专业服务平台,打造多功能一体化海外营销中心,积极参与组建河北公共海外仓服务联盟。培育壮大口岸物流规模。积极推进肃宁保税物流中心的申办,打造区域性国际货物集散地。发展黄骅港外贸集装箱业务,帮扶津冀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开通外贸航线。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国际物流大通道,拓展黄骅港国际矿石运输航线。到2025年,通过加快发展沧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培育7个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海外仓,建立5个跨境电子商务园区,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额达到20亿元;到2035年,利用海外营销渠道和业务资源,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内外贸集装箱航线达到40条。(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沧州海关、黄骅港海关、市发展改革委)
 
  (五)培育产业生态圈。
 
  10.搭建全流程联运平台。支持网络货运平台企业,开发应用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货运调度平台,提速人工智能调度。到2025年,运输精准度和配送效率大幅提高,大力推广智能集装箱、智能多式联运合同等新模式;到2035年,实现各类运输方式智能接驳和多式联运智能化管理。〔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国资委,市邮政管理局,市港航管理局,沧州海关,黄骅港海关,沧州渤海新区管委会、黄骅市人民政府,相关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11.推动应用场景创新。支持龙头物流企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从原料采购、生产制造到分销电商、终端用户的全链条协同运作。构筑新型商贸载体,大力发展商贸新基建,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规划建设消费数字化应用场景,大力发展“智慧街区”和“智慧商圈”,推动商贸设施智能化改造,鼓励实体商业企业发展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厅等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推进邮政快递末端综合服务站和智能快件箱(信包箱)、无人售货机等智能终端设施建设。布局新型商贸设施,到2025年,争取建成一处现代中央商务区,2-3条夜间经济示范街区,1-3条消费力集中的商业街区。支持物流企业利用消费大数据,与品牌连锁便利店、生鲜超市、网络零售等新零售企业合作;到2035年,实现体验式、沉浸式、快捷化、服务化终端配送场景。(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邮政管理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12.推动多平台融合对接。支持物流企业建立智慧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与有关部门统一数据接口标准,增强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跨行业数据整合能力。推动智能快递柜等末端配送设施迭代升级,引导城市共同配送平台与在线消费、网络社交等平台深度对接,打通智能配送“最后一百米”。加强智慧口岸建设,推动“单一窗口”与物流公共信息、跨境电子商务、智慧交通等平台数据共享,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到2025年,建设改造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8个,乡村快递通达率达到100%;到2035年,乡镇、村物流快递实现统一分拣、统一配送,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跨行业数据整合能力大幅提高,智能配送“最后一百米”全面打通。(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港航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邮政管理局、沧州海关、黄骅港海关、沧州港务集团)
 
  (六)鼓励智慧供应链创新应用。
 
  13.推进京津冀物流数字化协同。推动东塑明珠商贸城承接北京服装产业链疏解,优化环首都生活服务型物流圈,着重整合利用各类批发市场、商贸流通企业现有仓储设施等物流资源,推进盐山新发地等农产品及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加快引进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在特色农副产品、家居建材、日用消费品等领域,分类布局建设现代化物流分拨中心、仓储配送基地等物流基础设施。完善环京津仓储和配送设施网络,推动物流供应链技术、服务、模式和标准等多方面协同联动。到2025年,推动3-5家农批、农贸市场、大型商超与京津市场建立产销对接长效机制;到2035年,建成环首都1小时鲜活农产品流通圈,北京商贸物流产业转移成效显著。〔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邮政管理局,沧州海关,黄骅港海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沧州渤海新区管委会、黄骅市人民政府,相关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14.健全制造业智能物流体系。鼓励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企业,运用大数据和智能算法模型,开发面向加工制造企业的物流大数据、云计算产品,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据通道。到2025年,努力形成管道装备2000亿产业规模,汽车制造、服装服饰等500亿产业规模;到2035年,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供需调配和精准对接,增强制造企业对市场需求的捕捉、响应和调整能力。(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5.发展智慧全程冷链物流。搭建冷链物流信息互联共享平台,实现冷链物流活动数据化、交易在线化、服务标准化。鼓励河北乐寿鸭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神达医药物流有限公司等企业推广使用智能温度标签、智能物联网监测、云平台可追溯等技术,促进生鲜、医药等领域货源、库源、车源的高效匹配。积极推动国药乐仁堂沧州医药有限公司物流中心项目冷链物流设施项目、北京新发地盐山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及冷链物流园二期项目、沧州渤海新区冷链物流基地等一批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到2025年,实现5-8个冷链物流项目落地运营;到2035年,冷链物流企业综合服务能力普遍增强,冷链物流智能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沧州渤海新区管委会、黄骅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七)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16.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坚持对标一流、分类引进,推动国内远洋运输、物流、快递等领域的龙头企业在我市设立独立的区域性运营机构,布局建设智慧物流项目。依托我市现有基础和市场潜力,积极吸引全国物流50强企业,到2025年,争取引进2—3家全国物流50强企业;到2035年,引进世界100强物流企业进驻我市。〔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招商投资促进中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国资委,市邮政管理局,沧州港务集团,沧州渤海新区管委会、黄骅市人民政府,相关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17.培育壮大一批本土企业。培育壮大智能物流装备研发制造企业和物流软件技术开发企业,支持其向仓储配送等物流服务领域延伸,发展成为大型综合性物流企业。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积极拓展供应链管理,向智能化物流配送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到2025年,做大做强沧州交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沧州传化公路港等3-5家在省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智慧物流企业;到2035年,树立一批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网络化发展的智慧物流标杆企业,力争沧州智慧物流行业在全国形成集团优势。(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国资委、市邮政管理局)
 
  18.转型升级一批传统企业。推动商贸物流智慧化转型,提升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推进智能港口建设工程,打造黄骅无人化智能码头示范港。推动传统物流枢纽、物流园区、物流中心、港口、货运场站等物流仓储设施设备改造升级,加强物流基础数据建设,整合现有智能货运、港口物流、大宗商品、城乡配送、电子商务等商贸物流信息资源。支持我市传统物流企业加快上云步伐,搭建物流信息平台,将企业信息基础设施、业务系统、设备产品向云端迁移,开展远程在线物流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加快企业仓储配送等设施设备技术改造,推动与加工制造企业深度融合。到2025年,转型一批商贸物流企业,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有效提升;到2035年,传统物流枢纽、物流园区、物流中心、港口、货运场站等物流仓储设施设备完成智能化转型。(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港航管理局、市供销社、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国资委、市邮政管理局)
 
  三、保障措施
 
  (一)成立工作专班。成立沧州市智慧物流强市建设工作专班,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建立相应推进机制,制定具体实施举措,明确目标任务,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二)加大政策扶持。统筹用好国家、省级物流方面各项支持政策,简化智慧物流项目审批手续,加大对信息化、智能化物流设施设备的支持投入。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支持和银行贷款,探索使用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模式盘活物流存量资产,大力支持我市智慧物流项目建设发展。
 
  (三)加强人才培养。依据智慧物流产业发展需要,吸引在国际领域具有物流先进技术开发、应用经验的人才,为智慧物流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推动学校教育与产业发展相衔接,推动物流产教融合发展,支持物流基地与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建立实训基地。
 
  (四)强化招商引资。充分利用北京国际服贸会、廊坊经洽会等国家级高水平招商平台,举办招商推介活动。制定重点企业招商清单,积极引进世界物流百强和中国物流50强,争取更多国家和省级重大物流基础设施、试点示范等项目落地沧州。充分发挥5个驻外招商分局作用,抓好驻点招商,积极对接驻地内物流产业龙头企业,力争引进一批省重点物流项目建设。
 
  (五)做好宣传引导。利用各种交流形式,宣传推广智慧物流领域先进经验做法,及时总结典型企业、典型案例、典型模式。做好企业之间、行业上下游之间的经验交流,促进我市智慧物流水平全面提升。

上一篇:政策动态|四部门明确今年物流降本三项任务,物流企业城镇土地使用税继续减半征收

下一篇:涉及物流行业!黑龙江出台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施工图”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