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技术网

登录

集瑞是中国重卡市场上的“挑战者”吗?

2009-08-06 08:45:27464

来源:卡车之家

  随着“四万亿投资计划”的出台,中国的商用车市场出现了两个现象颇有玩味之处:一、诸多企业重返微型车市场,二、重型卡车市场上有增加了几个新面孔。这其中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带有乘用车翘楚——安徽奇瑞背景的芜湖泰瑞投资,在牵手*车领域的“大腕”——中集车辆后,成立安徽集瑞进军重型卡车领域。二者“不靠谱”的背景引起业界一片哗然,集瑞会象其“大哥”奇瑞一样成为中国重卡市场上的“挑战者”吗?
  集瑞难成大器?
  尽管诸多业内人士对集瑞不乏质疑之声,然而审视一下其两个大股东的背景,又不得不让人对其心怀一份憧憬。首先,就安徽奇瑞的企业文化而言,这是一家“不信邪”的公司。在创立伊始,国内的乘用车市场几乎完全被合资品牌统治着,外资企业对中国民族汽车产业一直在进行着精神催眠:开发一款新车需要数十亿美元的投入,不是中国企业能够承担的。同时对合资企业的车型技术“敝帚自珍”,就算是“捷达”和“桑塔纳”这种老掉牙的车型技术也不转让给中方。以至于国内三大汽车企业集团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扮演着给外方“捧哏”的角色。
  而当时的奇瑞面临的却是连产品公告都上不去的尴尬,在将20%的股份无偿赠予上汽集团后才拿到“准生证”。至于后来让奇瑞声名大震的QQ3车型,更是一直生活在通用汽车知识产权的“大棒”阴影里。在短短的数年中,奇瑞逐渐成为国内乘用车市场上不可忽视的角色。谁也不知道奇瑞这种“不信邪”的精神会带给集瑞怎样的动力。
  其次,作为集瑞另外的一个大股东中集车辆,在中国重型卡车领域的技术积累同样不容小视。尽管此前中集车辆没有进军重卡整车领域,但是作为国内改装车领域的行家,中集车辆对国内所有的重卡底盘技术性能可谓是了如指掌。这对集瑞的车型开发无疑是如虎添翼。更重要的是,中集车辆多年的锐意经营已经铺就了一张涵盖全国的服务网络。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路况差异悬殊,气候多样同时具有“高温、高寒、高原”特点的市场,服务网络的齐备是商用车市场上任何一个品牌成功的先决条件。
  另外,就国内目前的市场环境而言,汽车零部件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潍柴动力曾公开宣称其“潍柴发动机 法士特变速器 汉德车桥”的黄金产业链的打造,整车企业只需要自己生产一款驾驶室!有业界人士曾不无戏谑的说到,潍柴动力再收购湖北齐星的话,整车企业就只需要“拧螺丝、喷漆、安装商标”,就可以等着“数钱数到手发酸”了。虽然这是一句玩笑话,但是却清楚地道出我国重卡产业链的完善状况。
  以重卡发动机项目为例,除了潍柴动力、上柴股份和玉柴集团等独立发动机供应商之外,陕汽西安康明斯、中国重汽杭发、东风(雷诺)发动机、一汽大柴道依茨等整车附属发动机企业也都具有相当的外供能力。集瑞如果能够解决系统工程的话,要想制造出高品质的重型卡车并没不是天方夜谭的神话。
  集瑞会是下一个福田吗?
  乐观的业界人士把集瑞的出现,比作数年前福田进军重卡市场。同样诞生在国家大举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刻,同样是在车辆产业链上没有自己的总成,同样是非重卡类汽车行业的翘楚,同样有着良好的政府资源……似乎集瑞作为中国重卡市场上另一颗新星已经冉冉升起,但是笔者对此却怀有一丝忧虑。
  首先,集瑞作为一家有着乘用车和改装车背景的企业,需要跨越到代表着商用汽车高典范的重卡领域,其经营跨度和技术渊源都存在着巨大的困难。以同样以乘用车为主要经营项目的上汽集团为例,其在两年之内把一个完全自创的品牌荣威,在竞争惨烈的B级车市场上,硬硬的做到了5万辆/年的规模。其经营手段和技术底蕴在国产品牌领域可谓是无出其右。
  然而,这种乘用车领域的优势却无法让其在商用车领域大显身手,且不说有着数十年发展历史的(大通)汇众,在中国重卡市场上毫无影响力。即便是近两年加盟其旗下的红岩重卡,在2008年重卡市场井喷的行情中原地踏步走。不但没有追上另外两个带有斯太尔背景的兄弟企业(中国重汽和陕汽集团),反而被复苏的北奔重卡超越,其市场占有率已经落到第七位的尴尬境地。在中国做乘用车的企业能否做好重卡,一直都有巨大的争议。
  事实上,福田在重卡领域的成就决非是偶然所得。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福田的产业链先是由农用车进入小型卡车,然后又进入轻型卡车,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进入中重卡领域,本世纪初创立“欧曼”品牌进入重卡领域。十几年来,福田经历了一个“由轻到重”的完整历程。而另外三个由轻型车直接进入重型车领域的企业则是命运多舛,南汽集团由经营“跃进”轻卡直接创立重卡品牌“凌野”终失败;重庆五十玲的命运也差不多,目前庆玲重卡只能在细分市场上捞饭;江淮汽车的命运似乎好一些,其格尔发重卡产品在区域市场上有所作为,但是其发展速度同样不容乐观。
  其次,虽然眼下的“四万亿投资计划”和当年“扩大内需”政策有着相近的因素。但是所不同的是,在当年“扩大内需”政策出台的时候,无论是“斯太尔三兄弟”(重汽、陕汽和红岩)皆因种种原因,处于半停产状态。竞争主体除了解放和东风,都是“一群小老鼠”!整个市场基本上处于春秋混战时代。至于后来中国重汽集团重组“斯太尔三兄弟”复苏初期,也因为大家技术渊源相近、产品性能同质化,竞争的激烈程度远不如今天。
  而今天的中国重卡市场上,*七位的中国重汽、一汽解放、东风汽车、陕汽集团、福田欧曼、北奔重卡和上汽红岩依维柯等企业基本上都有自己完整的产业链。可以说目前的中国重卡市场已经进入了充分竞争的“战国时代”,后来者觅食的难度无疑大大增加,要取得优势更如“刀口舔血”。
  当年“斯太尔三兄弟”积弱时代,福田晃动着支票本和房产证就可以得到国内的重卡专家。而眼下国内重卡市场的繁荣,使得各大企业对人才的待遇方面有了显著的改善。集瑞要在国内在发掘出一个尹同耀来,恐怕是难遂心愿。更何况,我国的重卡产业的技术大战已经拉开帷幕,且不说先前的发动机EGR技术之争和变速器AMT技术之争,但是目前已经出现端倪的“提前进入国IV排放时代”的竞争,其技术壁垒就足以让后来者耗尽技术研发资金储备。我国重卡技术发展速度之快,让后来者凭借“价格战”和“服务战”后难得到便宜!而这恰恰是奇瑞在乘用车市场上的制胜法宝。
  于中集车辆的改装车技术对集瑞重卡究竟有多大的帮助,笔者认为这有待观察。*中集车辆除了和集瑞有血缘关系外,还和其它重卡企业有着多家合资公司。这种“手心手背都是肉”的局面,无疑考验着中集车辆对集瑞支持的决心。至于有人猜测集瑞会不会和华凌一样凭借着大股东的改装车业务“上位”,笔者想说的是,华凌的崛起恰恰是因为其引进了日本三菱扶桑中重卡整套的技术。没有这层底蕴,星马集团不知道在找谁“蹭饭吃”呢!
  结束语
  笔者丝毫不怀疑奇瑞和中集做大做强集瑞的决心,同时也坚信中国重卡市场的竞争格局还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笔者想说,在中国重卡市场上,东家买个发动机、西家买根桥、北面搞个变速器、南面弄个驾驶室“攒车”的做法,一定是没有出路的。愿集瑞好运!

上一篇:现代重工(欧洲)新推出4款重型叉车

下一篇:Identec Solutions 推出ISO 18000-7标签和阅读器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