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冷链物流建设与运营方式差距化
- 2010-02-25 13:18:25473
来源:慧聪暖通空调制冷网
目前,我国冷藏物流装备不足。原有设施陈旧,并且发展和分布不平衡。我国冷库总容量有700多万立方米,但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储藏。当原材料不足或生产淡季时,冷库处于闲置耗能状态。而且重视肉类冷库,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式冷库,轻视产地加工冷库建设;重视大型冷库,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这些主要由我国冷冻冷藏行业主体的国有冷藏库,建库较早,大部分使用期已超过15年,进入了大修理期限。现在急需大、中修理的冷藏库占总容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达200多万吨,大大超过5%的正常维修比例,并且由于受当时条件的限制,冷库工程设计标准低,工艺流程不尽合理化,施工水平及建材、设备质量均存在很多问题、自动化程度低,已不适应市场经济下对仓储和配送业务的需要。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铁路总运行车辆33.8万辆,冷藏车只有6970辆,仅占2%,规范保温的保险冷藏车箱缺乏。冷藏运输量仅占易腐货物运量的25%,不到铁路货物运输总量1%。我国有保温车辆3万辆,而美国有20万辆,日本有12万辆。我国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比例仅为0.3%。美国、日本及西欧国家的食品冷藏运输率已经达80%-90%,而我国只有10%左右。
就中国冷链系统的问题而言,很大程度可归因于落后的基础设施,即缺乏高质量的设备。在国内配送市场,冷藏运输车和火车车厢均严重不足,无法覆盖到这个巨大的市场。同时,出口市场中冷柜和相应的承运车辆也数量短缺。另外,与其他主要国家相比,中国冷库的存量相当低,完全不足以服务如此庞大的消费者群体。
由于基础建设的条件的限制,物流信息化管理也没能形成一体化。要实现真正的冷藏物流离不开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由于冷藏物流几乎介入了货物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生命周期,其间涉及生产和流通过程的部门非常多,所以必须运用专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来建立食品全生命周期信息档案,科学地整合生产、分销、仓储运输、配送等供应链上下游的信息。
冷藏市场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运作效率,因而投资企业必须重视建立货物冷藏的物流和质量信息系统。目前中国一些地区拥有冷藏箱运输实力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经营商应该强化与各地的货物制造商、仓储经营商、冷藏箱卡车运输商、配送中心和批发零售商的一体化经营活动,促使冷藏货物的安全生产、加工、运输、分销、零售。一旦建立了有效的信息系统,可为冷藏有关方面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沟通,比如对于公众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可以为食品安全核查提供可溯源性信息支持,对于问题食品可以追查到底,保障食品安全。
*市场运行调节司丁书旺处长曾在全国冷库建设与运营研讨会上称,近些年来我国冷库的规模增长较快,冷链物流也已经起步,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也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生鲜食品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的80%的冷库还是80年代以前的多层土建冷库,设备老化、技术落后,运营方式与服务功能也跟不上市场的需要。
冷链物流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的设施技术只是基础与条件,各项设施技术的配套衔接、各个环节的组织协调才能确保食品物流的链条不断,这需要充分发挥各个层面、各个方面的作用与积极性。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加强规划与指导,并对重点设施、关键环节、骨干企业的发展给予各方面的政策扶持;其次,行业协会应该在科技攻关、技术交流技术与操作标准、人才培训、各类企业间的业务合作等方面发挥组织与协调作用;再次,各类大型批发市场大型流通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承担起生鲜食品冷链主要组织者责任,要通过批发交易与物流配送,将生鲜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与零售门店销售衔接起来,以商业模式和创新带动物流配送模式创新,加强相互合作逐步建立健全与生鲜食品供应链相适应的冷链物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