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技术网

登录

打开冷链物流的扇门

2010-11-26 11:01:16697

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在冷链物流,尤其是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操作流程中,农户是个实际操作者。有调查表明,恰恰是环节的操作者,缺乏对冷链物流的正确认识和操作技能,这阻碍了我国冷链物流的规范化发展。“我们近走访了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说到冷链物流,很多农户的反应就是‘把蔬菜、水果冻成冰坨子’,这种认识误区急需得到纠正。”中国水产经纪人联合会秘书长、海南果蔬食品配送有限公司冷链储运事业部总经理李北波说。农户是农产品进入冷链流通的个环节,他们的认识和操作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冷链物流的效果。
  实际上,不仅要纠正农民对于冷链物流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操作技能的提高。山西省绛县东录大粒樱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俊武告诉记者,当地农民就非常希望相关部门能够进行樱桃保鲜方面的技术培训。
  陈俊武说,他所在的合作社以生产樱桃为主。樱桃的成熟期短,而且保险难度很大,使得他们很难实现反季节销售。因此,陈俊武所在的合作社正考虑建保鲜库,用以延长樱桃的销售时间。但目前建造冷库还存在两个难题:一是资金,二是技术。“樱桃不同于一般的水果,其保鲜技术要求非常高。农民对保鲜技术一知半解,我们又没有相关的技术人员。如此一来,即便是我们能融资建成冷库,也不知道怎么对樱桃进行保存。”陈俊武无奈地说。
  国内尚未动作
  李北波告诉记者,大部分合作社都希望把产品卖个好价钱,但他们并不知道良好的冷链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价格的重要手段。而且,很多人认为刚采摘下来的果蔬更新鲜、有营养,实际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他说,实际上,经过冷藏加工的果蔬,要比刚采摘的口感更好,营养价值也更高。但农民,甚至很多小型加工企业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不知道具体操作方法。甚至,一些冷链物流企业连严格的温控都做不到。“不是他们的设备不好,而是因为操作人员的意识不到位。”
  李北波还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出台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指出,新建1000万吨冷库,新增4万辆冷藏车,这非常有利于冷链物流的发展。遗憾的是,《规划》仅把重点放在了硬件设施上,但对于一线操作人员的培训很少涉及。
  实际上,相对硬件设备来说,一线操作人员素质的提高才是难实现的。所谓一线操作人员,不仅包括物流公司的司机、装卸工,还包括农户等。在李北波看来,在培训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山东荣庆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郑全军也认为,良好的培训可以让农民更好的对产品进行保鲜。但他也坦言:“但我们尚未开展这方面的活动。”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消费者的观念达不到,消费者在购买果蔬时,很少有人会考虑有没有预冷,以及采用冷链运输;其次是农民意识也达不到——只要能卖出去就行,很少考虑流通过程中的耗损。
  而且,现在都是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要想把农民组织起来学习,是一件难度非常大的事情。关键是,农民有了这个技能,同样也很难进行操作——产品的预冷要有冷库,要有技术,谁来投资?仅靠国家的扶持资金,是远远不够的。
  郑全军认为:“从长远来看,还是要靠大企业投资,但目前中国的企业并不具备这样的实力。而且,没有消费需求,没有政府强制要求,我们参与培训却没有收益,等于‘徒劳’。”
  外企先行
  而与此同时,国外企业依靠成熟的发展经验,早早判断出了培训对于行业的重要性。近年来,英格索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格索兰)等已经开始花大力气对我国农产品流通上游,即农民、合作社等进行免费培训。
  对此,英格索兰中国区培训经理刘芳告诉记者,目前来说,中国冷链物流在技术、操作、整体性方面,同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但从政策、市场层面来说,未来中国的冷链物流肯定会有很大发展。但作为一线操作者,中国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素质尚未达到相应的水平,这也导致冷链物流的很多规划、措施都无法实现。
  因此,英格索兰一直在积极进行冷链物流方面的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英格索兰培训的重点对象。近年来,英格索兰先后在宁夏、海南、上海等地区举行了多场免费培训。
  刘芳说,对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是英格索兰在中国业务的一部
  分,包括易腐食品生产加工、销
  售、物流企业的操作人员以及在
  校的大学生。“这些培训产生的
  费用很少,但是效果很好,可以
  提高冷链物流实际操作者的素
  质,从源头上控制冷链物流的发
  展,促进行业的整体发展。”她
  告诉记者。
  而据记者了解,英格索兰近
  年来也组织了不少冷链物流
  会议,如中美冷链物流标准交流会,就邀请美国专家与中国决策者、企业交流冷链标准的相关经验。刘芳说,这样的高层会议可以让中国的决策者、制冷行业、食品生产企业、物流企业等更好的认识冷链物流的重要性和解决办法。“当然,我们是设备生产、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促进了中国整个行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我们企业的发展。”刘芳说。
  除英格索兰外,美国的开利公司近年来也开始热衷于冷链物流培训活动,用以提高其品牌影响力,培养潜在客户。
  国家应扶持
  外企频频动作,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注意。李北波就表示,他有些担心英格索兰的培训模式。因为英格索兰毕竟不是中国企业,虽然客观上促进了我国冷链物流的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根本的目的还是在这个大市场里,获取丰厚利润。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食品物流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张签名同样表示出了担心。他说,美国企业向来在培训问题上积极,这样可以影响国内从业人员的思想,并在无形中宣传了自己的品牌。国外企业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潜在客户,是一种开拓市场的手段,并在客观上促进了行业发展,无可厚非。而且,这种方式也值得中国企业学习。“但如果大规模地外企都通过这种模式来影响中国的冷链物流市场,可能会出现由几个国外大企业左右中国冷链物流市场的局面。到那时,整个中国的食品安全都会捏在别人手里。”张签名说。
  但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王国利教授,对此则要乐观得多。他表示,中国的食品市场很大,不是某一个某几个企业能够操纵的。相反,他们的竞争,只要能够促进中国冷链物流的发展,还应该鼓励。但关键是,我们应该如何从中吸取经验,来更好地提高一线从业人员,尤其是农民的冷链意识和操作水平。
  对此,张签名认为,首先国家要加大扶持的力度,给企业更多的资金来做培训。不仅要扶持冷库、冷藏车这些硬件设施,更要提高农民、生产企业、物流企业等从业人员的素质。
  其次是企业要转变观念。目前,很多企业不惜重金打造硬件,但是很少培育“软件”——相关企业人员的素质。他们认为,提高人员素质并不能带给企业直接的效益,而且培养的这些潜在人才有可能成为自己的对手。“这是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在观念上的很大不同。”张签名说。“除外,要想真正实现冷链物流的大发展,国家不光要投入资金、建设硬件,还要组织更多的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扫盲’,让冷链物流真正普及开来。”李北波说。

上一篇:专家认为:我国物流产业“十二五“期间面临八大机遇

下一篇:物联网技术尚在发展初期 产业资源需合理配置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