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提升供应链竞争力的着眼点
- 2012-08-20 09:46:53454
来源:中国物流设备网
“未来的竞争,将是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这已经成为纺织服装企业的共识,供应链的竞争力不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环节的竞争力,而是一个产业链通过品牌整体表现出来的竞争优势。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拥有世界具竞争力的品牌供应链,但随着世界经济不稳定因素加剧,粗放型发展过程积累的问题也相继暴露出来:产能总量相对过剩,行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严重失衡,贸易失去定价权,供应链自我调节能力有限等。近年来,一些大企业不计供应链的有效需求,盲目向上游发展,短时间内纤维产能大幅增加,打破了供应链原有的平衡,使同行业中小企业生存更加困难,企业自身的风险也在加大。
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大多处于供应链的中游加工制造环节,附加值是低的。随着世界经济的复杂化发展,中国纺织服装加工企业盈利能力更加有限。另外,中国的内销供应链管理水平较低,大多数企业至今沿用传统的信息交换方式,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不规范的交易仍然无法避免地影响着供应链的商业价值链,致使中国纺织服装供应链的整体优势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中国纺织服装品牌的快速发展将是提升内销供应链竞争力的主要驱动力。随着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实力的不断加强,中国纺织服装品牌供应链的集中度会显著加强,未来5~10年中国势必出现几个超级品牌处于供应链的,对中国纺织服装供应链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可以预见,中国纺织服装供应链的竞争力将面临的挑战。如何提升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将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面临的新课题。
调整原有结构
理想的供应链是一个以品牌为目标的均衡结构,它能够随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自我调节。由于目前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未能根据市场调节来设计供应链的结构,从而致使某些链段产能过大,节点之间的比例关系失衡,使区域产业扁平化。产业扁平化会导致恶性竞争。因此,调整供应链的结构是今后一段时间提升中国纺织服装供应链竞争力的主要策略。
供应链的结构调整并不是简单的事情,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着眼点在于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企业联动。地方经济建设需要从纺织服装供应链的视野来看待,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注意本地区产业在供应链中的位置,以及与周边地区经济的联动性和互补性。已经发展完善的产业集群也应尽快考虑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重新审视本地区在整个供应链中的位置,主动应对市场变化。
笔者认为,目前中国纺织产业集群的结构调整主要手段是产业多元化和延伸产业链的长度,如绍兴县以市场带动产业,西樵镇的流行面料产业多元化和产业向服装延伸的转型都是产业升级成功案例,终用延长产业链破解产业扁平化的被动局面,继续保持区域纺织服装供应链的竞争优势。
打破牛鞭效应
纺织服装供应链上每个环节都企图让自身利益大化,这便是供应链的牛鞭效应。供应商的目标相互冲突或信息传递延误和扭曲会导致整个供应链失衡,因此服装供应链的上下游合作至关重要,涉及标准、信息、色彩等要素的管理和共享。
完善的供应链管理可以大大提率,降低综合成本。中国纺织服装供应链*处于被整合的状态,供应商之间完全是竞争关系,缺乏有效沟通,具有明确的牛鞭效应。为此,打破牛鞭效应应该是中国纺织服装产业今后的着眼点。政府应利用经济杠杆和市场手段来破解牛鞭效应。
建立平等的合作机制
品牌经济在供应链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未建立相互依存的战略关系,通常品牌会对下游供应商进行价格压榨,对整个供应链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使上游企业陷入困境,自身的品牌生命力也会损害。如何让供应链的合作回归理性,将供应商与品牌平等化是未来一段时间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打破利益链条,让供应链的商业活动更加公开透明是重要的努力方向。品牌经济的驱动力一方面体现在上下游的合作关系上,另一方面体现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上。品牌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不仅要考虑产品质量、价格、社会责任等,还应考虑供应商的生存问题、发展问题以及开发协作等方面。只有这样才可以维持利益平衡,共同发展。一个好的负责任的品牌会带动一大批供应商一起发展,共同成长,共同提升供应链的竞争力。
中国纺织服装供应链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在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时,把握发展机遇,积极地从供应链本身寻求突破口,进行内部结构调整,打破种种限制,建立平等合作的机制,努力适应纺织服装供应链的发展趋势,主动提高供应链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提升供应链的整体竞争优势,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