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柴动力转让西港新能源发动机引发质疑
- 2013-01-14 13:50:59464
来源:周末金证券
2012年12月27日,潍柴动力一纸公告称,拟将潍柴动力西港新能源发动机有限公司40%股权转让给大股东潍柴控股。12月31日,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工商变更登记过户,标的股权转让价格为9406.788万元,潍柴控股预计共可获得收益约2489.49万元。
据悉,西港新能源目前在国内客车天然气发动机市场占有率约35%,在重卡天然气发动机的市场占有率约85%。在重卡汽车市场低迷之际,西港新能源预计2012年全年产销燃气发动机18300台,相比2011年增长117%。
为什么要把市场占有率这么高、竞争力这么强的“宝贝儿子”卖掉?这不仅让潍柴动力大批股东纠结,也让券商研究员借助笔端“呐喊”。面对外界种种猜测甚至质疑,潍柴动力董秘戴立新昨日首度通过《金证券》开腔解释:“我们不能为了40%的股权丢掉100%的利益,而且,天然气说到底只能替代能源而非新能源。”
宝贝儿子遭遇“贱卖”
2012年12月27日,潍柴动力公告称,拟将潍柴动力西港新能源发动机有限公司40%股权转让给大股东潍柴控股。12月31日,该股权转让登记过户,标的股权转让价格为9406.788万元。
因潍柴动力持有西港新能源40%的股权,公司账面原值人民币7310.51万元,本次转让后预计共可获得收益约2489.49万元。
这一股权转让,市场人士无不意外。据悉,西港新能源主要生产天然气发动机,近些年公司一跃成为潍柴动力旗下有发展潜力的“黑马”。截至2012年11月,西港新能源实现营业收入14.3亿元,相比2011全年增长102%;实现净利润0.38亿元,相比2011全年增长13.8%。
此前,公司高管在各种场合均显露对西港新能源的看好,着力培育之心明显。
的蛛丝马迹是去年8月底,同门兄弟潍柴重机的一纸人事任命公告,马玉先履新CEO兼总经理。据悉,马玉先是西港新能源的功勋元老,一直担任总经理、董事长职务,调任前也是潍柴动力的总裁助理。如今回头看,彼时马玉先的“加官晋爵”,竟是西港新能源脱离上市公司的“预演”。
发展主业还是输送利益?
眼睁睁让“金饭碗”旁落,上市公司潍柴动力到底打着怎样的算盘?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公司公告给出的理由是:通过本次交易可以使公司集中精力发展主业,同时使西港新能源做大做强,从而带动本公司相关产品配套及销售。
但这样的官方说法显然难以让人信服。
就在转让公告发布当日,兴业证券研究员李纲领、文升便以“为什么把宝贝儿子卖掉”为题提出质疑:“西港新能源的业务和公司的主业一致,而且是平滑公司在传统柴油发动机业务周期波动的很好业务选择。另外,西港转让收益对拥有账面现金132亿元,以及几乎同等规模的潜在债权和股权融资能力的公司来说微不足道。”
在其看来,此次股权转让可能是为西港新能源未来的“资本运作”扫清法律障碍——“公司目前的营收、资产和利润规模还小,根据公司章程,这样规模的股权转让尚在董事会的决策范围内,无需提交股东大会通过。这样可以避免公司规模迅速扩张以后,股权转让过程中涉及上市公司的流程和决策的复杂。”
而《金证券》记者接触的公司股东在算完一笔账后,则是愤懑不已:“整个转让收益不到2500万元,如果不转让,按照2012年西港新能源的盈利水平,公司能得到1658万元的分红。到底是发展主业还是给大股东输送利益,一目了然!”
西港挡住“100%的利益”
解铃还需系铃人,潍柴动力董秘戴立新昨日首度开腔解释。他对《金证券》记者表示,“之所以转让,确实也是感觉将西港新能源放到潍柴控股更好。在潍柴动力旗下,西港只是一家子公司。到了大股东,西立性更强,也能借助潍柴控股获得更多的资源。”
据了解,天然气发动机中裸机、电控系统占总成本的比例达到87.5%,尤其前者成本比例高达50%。这两项成本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终销售价格和利润。*以来,西港新能源裸机直接从潍柴动力采购。
戴立新解释,“由于是关联交易,我们给西港的裸机价格,也是潍柴动力本身出售的市场价格。这就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为了扶持西港,公司裸机的价格定价偏低,也就是说,我们为了这40%的股权,自己或许损失了100%的利益。”
另外,西港新能源目前的产能为5万台天然气发动机,借助潍柴在产业链内的战略联盟优势,主要配套陕重汽、福田汽车等重卡企业,以及城市公交、公路客车等领域。“西港要发展,也不能单纯从潍柴购买裸机,但目前的处境是其他竞争对手并不愿意出售给西港。道理很简单,卖了不是间接帮潍柴吗?”他对《金证券》记者称,“一旦西港归属于大股东了,大股东业务板块比较丰富,不会构成直接竞争。西港也就可以自如向其他发动机厂家采购,而且还可向推土机、挖掘机等方面发展。”
对于外界猜测的“资本运作”,戴立新直言:“西港做大做强谋上市,那也是三年以后的事情了,现在说有些过于遥远,而且这是大股东方面考虑的,我们也不好妄加揣测。”
他还对《金证券》记者表示,“这些年国内大型的汽车厂和发动机厂,像东风康明斯、上柴、玉柴,都在做天然气发动机,这个领域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天然气发动机终究是替代能源,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能源,要说日后发展一定会前途光明,这个谁也判断不准。”
资产吞吐苦战“速滑”
近年来潍柴动力挥舞着资本的“权杖”,到处收购扩张,不过不少铩羽而归。与此同时,旗下资产的转让也是不绝。
除了此次转让西港新能源外,2012年1月,潍柴动力将盈利良好的富通汽车空调59.84%的股权,转让给牡丹江华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2012年三季度,公司将所持东风越野60%的股权,作价2.7亿元划转给东风集团。
“这些都是在剥离盈利不是很突出的资产,为的是让公司战略更清晰。”戴立新对《金证券》记者表示。
一个尴尬的事实却是,潍柴动力201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63亿元,同比下滑23%;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4亿元,同比下滑47%。据悉,业绩“速滑”,除了重卡市场低迷外,也与公司的市场份额日渐被吞噬有关。据机构测算,去年上半年公司在发动机市场的份额为34%,而今年三季度过后这一数字滑落至32%。
深圳一研究员对《金证券》记者透露,“经历了2010年的抢发动机大战,主流重卡企业自建发动机厂渐成趋势。即便以后这个市场有所回温,潍柴的份额逐渐萎缩,仍是大概率事件。”
由此,潍柴不得不收缩传统战线,大肆扩张新领域。同样在去年年底,公司耗资7.38亿欧元(约合60.52亿元人民币)收购凯傲公司新增发后的25%股权以及林德液压合伙企业70%的权益,这是迄今中国企业在德国大的一笔直接投资。前述研究员直言,“将来若能实现国产化,确实能提升公司业绩,但远水难解近渴,这场大并购对公司短期盈利改善有限。”
公司方面对《金证券》并不讳言,“今后若有合适标的,不排除公司继续收购。”
潍柴动力的此番举动可是让很多的人都是很费解,相信公司作出这番举动是金国长远的考虑过的,相对的战略调整是为了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