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技术网

登录

中国工程机械需要掌握“深海里游泳”的能力

2013-04-10 11:03:403474

来源:中国物流设备网

  中国工程机械在市场已经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工程机械凭借引进技术建立制造体系,巨大的国内市场为这一产业迅速达到规模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到2011年年底,世界工程机械50强中中国企业占据11家,前中中国也占据了3席。这是一个一直被视为竞争性领域中可以造就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的行业。即使今天中国企业面临国内市场的调整,但是中国市场依然是大的工程机械市场,也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参与竞争的坚强后方。
  
  2012年即将成为历史,这一年对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来说像一个梦魇,“4万亿”催生的产能突然变成了“过剩”和“负担”,营销创新下的融资租赁突然变成了“债权”,多年供不应求的市场又一次出现逆转。而且本次行业调整的深度和时间都似乎在提示:中国工程机械传统发展模式已经很难维持过去的高增长。
  
  对于周期性行业来说,通过分散产品或市场来对冲同向产品在同一市场的波动是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工程机械是一个与国家基础建设高度相关的行业,回顾卡特彼勒、沃尔沃、小松等企业的发展历程,他们几乎都是在本国基础建设时期获得了发展的基础,而在本土市场的需求热度逐渐消退时,通过市场释放剩余产能和扩展发展空间。过去20多年来,中国本土市场的快速增长给了中国工程机械原始积累和体系建设的机会,但快速发展过程中膨胀起来的巨大产能需要寻求更大的市场空间来消化,同时要确保在竞争中得以保存持续的竞争力,因此中国工程机械化变的越来越现实也越来越紧迫。
  
  2012年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并购频频发生:2012年1月18日,柳工收购波兰HSW公司股权;2012年1月30日,三一重工宣布联手中信以3.6亿欧元收购德国工程机械企业普茨迈斯特的100%股权;2012年4月20日,徐工集团宣布收购德国施维英集团有限公司;2012年8月31日,山东重工旗下潍柴动力正式宣布以7.38亿欧元收购欧洲大的叉车及液压制造商德国凯傲集团25%的股份。
  
  但对于中国企业并购海外品牌企业也有很多反对的声音,上市公司股东对于并购价格和并购后的掌控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异议和担心。甚至有人将三一并购大象、中联并购CIFA与行业内的“价格战”和“裁员门”相提并论,认为收购占用企业资金导致了企业的困难。但这恰恰是两个相反的因果关系,是为了应对周期性行业单一市场的波动才有了中国企业寻求化的动力,而不是因为化让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进入困难期。
  
  中国工程机械的化似乎是在周期波动中被“逼”出来的:1994年宏观调控带给行业几乎超过7年的困难期,装载机价格竞争成为当时行业痛的烙印;2005年中国经济宏观调控,中国工程机械实际使用金额同比下降6.9%,这一周期波动对工程机械企业提出了警示——中国工程机械必须寻找化道路。在接下来的2006年,中国工程机械出现出口金额高于进口金额,当时可以看成是中国工程机械化的一个起点;2009年中国应对金融危机催生了大量的工程机械产能,从2011年第二季度起,这些产能面临巨大的需求放缓压力,中国工程机械并购集中到2012年爆发,也是行业发展到这一阶段的必然结果。显然,这也仅仅是中国化进程中迈出的又一步。不过,中国工程机械市场销售额至今只占15%左右,与市场的欧美及日本企业比较,中国工程机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上一篇:上海物流地产租金持续上涨

下一篇:未来我国医药物流行业有两个显著的趋势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