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码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 发布时间:2012/11/28 9:03:57
- 浏览次数:934
利用计算机采集数据的方法很多,主要分为手工录入和自动识别两种。前者以键盘录入为主,而在众多的自动识别技术如穿孔纸带、光学字符识别(OCR)、磁性识别、条码识别等技术中,条码技术由于快速、准确,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点受到人们的普遍青睐,被广泛地应用在商业、图书管理、仓储邮电、交通和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如今在世界各国从事条码技术及其系列产品开发研究的单位和生产厂商越来越多,条码技术产品技术水平越来越高,种类日渐丰富,达到近万种。
越来越发达完善的条码技术,不仅在范围内为商品提供了一套可靠的代码标识体系,而且为产供销等各个环节提供了通用的“语言”,为实现商业数据的自动采集和电子数据交换(EDI)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无纸张贸易的实现。这样,人们可以通过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及时、准确地获得所需要的商业信息,提高生产和经营效率。
1.2条码技术的起源和发展
1.2.1条码的历史
条码的研究始于美国,zui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但是得到实际应用和发展还是在20世纪的70年代左右。条码技术在欧、美、日已得到普遍应用,而且正在世界各地迅速推广普及,其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扩大。
早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美国乔·伍德兰德(Joe WoodLand)和贝尼·西尔佛(Beny Silver)两位工程师就研究用条码表示食品项目以及相应的自动识别设备,并于1949年获得了美国。这种条码图案如图1-1右上图所示。该图案很像微型射箭靶,称作“公牛眼”条码。靶的同心环由圆条和空白绘成。在原理上,“公牛眼”条码与后来的条码符号很接近,遗憾的是当时的商品经济还不十分发达,而且工艺上也没有达到印制这种代码的水平。然而20年后,乔·伍德兰德徐为IBM公司的工程师成为北美统一代码――UPC码的奠基人。
以吉拉德·费伊塞尔(Girard Fessel)为代表的几名发明家,于1959年提请了一项,描述了数字0~9中每个数字可由七段平行条组成。但是这种码机器难以识读,人读起来也不方便。不过这一构想的确促进了后来条码的产生与发展。不久,E·F·布宁克(E·F·Brinker)申请了另一项,该是将条码标识在有轨电车上。60年代后期,西尔沃尼亚(Sylvania)发明的一个系统,被北美铁路系统采纳。这两项可以说是条码技术zui早期的应用。
1970年,美国超级市场Ad Hoc委员会制定出通用商品代码UPC码(Universal Prodrct Code),许多团体也提出了各种条码符号方案,如图1-1右下及左边部分所示。YUPC码首先在杂货零售业中试用,这为以后条码的统一和广泛采用奠定了基础。次年布莱西公司研制出布莱西码及相应的自动识别系统,用以库存验算。这是条码技术*次在仓库管理系统中的实际应用。1972年,蒙那奇·马金(Monarch Marking)等人研制出库德巴(Code bar)码,到此美国的条码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973年,由美国食品杂货工业协会发起组成的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niform Codr Corncil,UCC)选中IBM公司的条码作为美国通用产品代码,建立了UPC条码系统,实现了该码制标准化。同年,食品杂货业把UPC码作为该行业的通用标准码制,为条码技术在商业流通销售领域里的广泛应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74年,Intermec公司的戴维·阿利尔(Davide Allair)博士研制出39码,很快被美国*所采纳,作为军用条码码制。39码是*个字母、数字式的,条码,后来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1976年,在美国和加拿大超级市场上,RPC码的成功应用给人们以很大的鼓舞,尤其是欧洲人对些产生了*兴趣。次年,欧洲共同体(EC)在UPC-A码基础上制定出欧洲物品编码EAN-13和EAN-8码,签署了“欧洲物品编码”协议备忘录,并正式成立了欧洲物品编码协会(简称EAN)。到了1981年由于EAN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性组织,故改名为“物品编码协会”简称IAN。但由于历史原因和习惯,至今仍称为EAN(后改为EAN-omermational)。
20进入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围绕着高条码符号的信息密度,开展了多项研究,128码和93码就是其中的研究成果。信息密度是描述条码符号的一个重要参数,通常把单位长度中可编写的字母数叫做信息密度,记做“字母个数/cm”。128码于1981年被*使用,而93码于1982年使用。这两种码的优点是条码符号密度比39码高出近30%。随着条码技术的发展,条码码制种类不断增加,因而标准化问题显得很突出。为此先后制定了军用标准1189;交插25码、39码和库德巴码ANSI标准MH10.8M等等。同时一些行业也开始建立行业标准,以适应发展需要。此后,二维条码符号具有更高的密度。接着特德·威廉斯(Ted Williams)推出16K码,这是一种适用于激光系统的。码制,后Symbol推出PDF417。二维条码的出现使得条码的作用从只能充当便于机器的物品代码扩展到能携带一定量信息的数据包,这就使得系统能通过条码对信息包实现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到目前为止,共有40多种条码码制,相应的自动识别设备和印刷技术也得到了*的发展。
1.2.2条码技术在的应用和发展
伴随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经济迅速向化迈进,促进了信息开发和信息服务产业的诞生和发展。计算机在性能上日臻完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高速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开始关注如何改变手工数据输入,使输入质量和速度与其相匹配。条码自动识别技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的,它是以计算机、光电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一项综合性科学技术,是信息数据自动识别、自动输入的很需要方法和手段。
作为自动识别技术之一的条码技术,从20世纪40年代进行研究开发,70年代逐渐形成了规模,近30年则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自动识别技术也已经初步一百万了包括条码技术、磁条技术、智能卡技术、光字符识别、系统集成化、射频技术、语音识别及视觉识别等以计算机、光、机、电、通讯技术为一体的高新科学技术。条码技术现已应用在计算机管理的各个领域,渗透到了商业、工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物资管理、仓储、医疗卫生、安全检查、餐馆旅游、票证管理以及军事装备、工程基础上等国发经济各业和人们日常生活中。
二战后,美国将其在二战期间的后勤保障系统的管理方式引进流通领域,把商流、物流和信息流集为一体,并采用条码自动识别技术,改变了物资管理体制、物资配送方式、售货方式和结算方式,促进了大流通、大市场的发展,从而推动了物品编码和条码技术在范围的迅速发展。70年代成立了物品编码协会(EAN),负责开发、建立和推动性的物品编码及条码标识标准化。统一物品村干部系统(EAN·UCC系统)就是由EAN开发的,以商品条码为核心,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商品、服务、运输单元、资产和位置提供惟一标识,为跨行业的供应链进行有效管理提供的一套开放式标准。物品编码协会的宗旨是建立统一标识系统,促进贸易,其主要任务是协调统一标识系统在各国和应用,确保成员组织规划与步调的充分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