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快递业还能火多久?
- 2015-07-23 11:22:334438
来源:*北京
焦点一:“以价换量”的发展模式亟须改变
今年一季度,中国民营快递企业业务量市场份额占85.6%,业务收入市场份额占75.3%。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全国有1万多家快递企业,具备全国网络的企业近70家,不少公司处于亏损状态。
“一家依靠风投不断注资的企业一年亏损5亿多元。”业内人士透露。据业内统计,快递单价近年来不断下降,2005年平均单价为27.7元,到2014年只有14.7元。在劳动力、油品等快递成本要素上涨的情况下,这种低水平的扩张难以维持。
*研究员魏际刚说,中国快递业务量世界,但“以价换量”的发展模式亟需改变。
记者走访了众多民营快递企业,发现处于下游产业的快递缺乏对其上游产业电商的议价能力。
以“三通一达”为代表的民营快递企业对电商的依赖程度高,70%以上的业务来自淘宝等电商平台。在淘宝等电商平台,绝大多数卖家注明只发“某某快递”。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网购选什么快递,电商说了算。
*产业化战略所所长张威认为,快递业很多需求来自于电商,电商也依托快递迅速扩张,但是电商和快递的关系还有待理顺。
焦点二:行业大而不强
“中国的产品可以出口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没有一家国内快递企业能送达,只有快递企业巨头可以。”魏际刚认为,我们性的快递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
国家*发布的2014年快递市场监管报告指出:“发展模式较为粗放,行业大而不强。”
张威说,整个快递业的发展滞后于化进程。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而且业务模式比较单一,网络化、一体化服务能力不强。
徐勇告诉记者,我国快递包裹的增长量超过美国联邦快递和ups,而快递业的收入只相当于它们的八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
“没有快递产品的相关标准,造成实际上无法监管。”徐勇认为,作为现代服务业,快递业应该建立精细化的标准体系,这也是影响行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因素。
焦点三:行业诚信体系尚未建立
“不规范经营、损害消费者利益、安全问题,快递的诚信体系还没有建立。”江南大学副校长金征宇说。
国家*对2014年快递业消费者投诉做了统计,每百万件快递包裹中,有效申诉低为4.6件、高为62.8件,差距达十几倍。延误、丢失、损毁仍是消费者申诉的突出问题。
根据国家*的快递包裹寄递规定,快递企业要对包裹进行验视后方能寄递。
而据快递物流咨询网的抽样调查,90%以上的客户不愿意配合快递员验视快件。一些快递公司对是否严格执行开箱验视,也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快递包裹里是什么?究竟值多少钱?丢了如何赔偿?在收寄验视制度没有贯彻执行的情况下,容易相互扯皮、引发纠纷。”徐勇说。
根据邮政法相关规定,没有保价的包裹,一旦丢失按快递费用的5倍赔偿。一些基层网点的快递员告诉记者,绝大多数用户都抱着侥幸心理寄快递,很少有保价的。而实际上,因为丢件引发法律纠纷的,并非个案。
“强企业首先要强监管,尤其要强化对行业的安全管控。”国家*智库专家邵钟林说。
焦点四:行业“用人荒”如何破解
“我现在怕看到媒体炒作快递员‘月入过万’的消息。胃口被吊得越高,我们就越留不住人。”一家快递网点负责人对记者坦言。
每逢电商大促、快递包裹“围城”,快递员人手短缺成为常态。管理人才缺乏、一线快递员流动性大,未来谁来做快递员?人才问题成为快递业发展不容回避的问题。
记者走访了众多快递企业的加盟网点发现,企业的用工成本已经超过运营成本的一半,且每年以10%—20%的速度上涨。快递员流动性高得出奇,差不多每年要换掉一大半,每年“双11”前快递员辞职是常态。不仅一线快递员经常出现用工荒,快递企业在经营、管理、技术各方面,都存在人才短板。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一些民营快递企业还停留在家族创业时代,主要依靠创始人的眼光、魄力和独断从事经营,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少之又少。即使高薪引进的人才,也因为不适应其家族管理风格,很难留下来。
焦点五:给予快递车辆合法地位还需等几时
一家年业务量超过10亿件的大型民营快递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全网系统每年因车辆问题被查扣罚款的金额超过5000万元,“这还是保守估计”。
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相关规定,客车不能装货,货车不能进城。然而,一些快递企业把依维柯、金杯等客车拆掉座椅后运货,被相关执法部门查扣自然是家常便饭。
记者了解到,有些城市制定了快递运输车辆的技术标准,并向各快递企业分配了购车指标。但是,由于众多民营快递企业采用加盟制模式,总部拿到的指标,无法让下面的加盟商购买,致使不少快递车辆指标实际上被浪费。
业内人士建议,对快递车辆的相关政策适当放宽,实行统一标识和规格,上牌备案,加强管理,并协调相关保险公司开辟新险种,为事故后赔偿提供保障。
“彻底解决快递车辆的合法性问题,不应该再拖延下去了。”多家快递企业负责人如此表达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