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趋势!为何车企纷纷开始下场造电池?
- 2022-05-19 16:11:3216828
来源:智能制造网整理
近日,大众汽车传出将在欧洲选址建造第四座电池超级工厂的消息。此前,大众集团为了满足2025年后的电池供应,计划至2030年前,在欧洲建设6座总年产能达240千兆瓦时的超级电池工厂。
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法国半导体分析机构Yole的电力电子团队发布的《汽车电力电子——聚焦于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的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广泛意义上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600万辆。一般而言,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寿命大约在3~6年,国内第一批新能源汽车电池更换热潮已经来临。
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成本中占比不小,数据显示,传统燃油车动力总成系统成本占整车约25%,而新能源车的三电系统占整车成本达52%,电池系统成本占比最高,达到整车的38%,这导致传统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壁垒被打破。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动力电池需求日益扩张,电池厂商们获利颇丰。以宁德时代为例,2021年宁德时代营收首次破千亿,净利增长率185.34%。但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开始修建自家的电池工厂。这不禁让人发问:为何车企纷纷开始下场造电池?
正如马斯克所说的那样,汽车厂商面临的瓶颈不是市场需求,而是产能不足。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充足的产能意味着能够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而产能不足的汽车厂商只能将订单拱手让人。因此,车企下场造电池,既是稳固自身供应链的需要,也是在市场中立足的手段。
谈到车企造电池,就不得不提到比亚迪了。1995年成立的比亚迪最早是做电池的,在早期的发展中,比亚迪积累了丰富的电池研发制造经验,这也为后来的自产电池甚至为其他企业提供电池奠定了基础。在动力电池的选择上,比亚迪汽车普遍采用的是磷酸锂铁电池,这种电池的稳定性较好,安全系数相对较高。
此外,比亚迪选择自产电池,也是出于成本考虑。目前国内的车企大多选择的是宁德时代这样的专业电池生产厂家。但值得注意的是,电池的价格掌握在电池厂商的手里,不利于汽车厂商控制成本。
车企自己生产动力电池很有可能因技术不成熟造成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的情况。另外车企与电池的技术路线不同,动力电池研发制造生产周期长,倘若无法形成规模量产,车企则需承担巨额的研发费用。
当前,动力电池技术正处在快速发展期,磷酸铁锂、三元锂、四元锂、钠电池、半固态电池、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多且迭代极快。下场造电池的的成本和未来收益何时以及是否能够平衡,是每家亲自下场的车企需要考虑的问题。
原标题:新趋势!为何车企纷纷开始下场造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