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制造业物流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2014-02-19 09:27:213519
来源:中国物流设备网
制造业物流是指制造企业由于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成品储存、产品运输、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生产销售活动所产生的物品流动、信息流通、资金移动的过程,是确保原材料转换成成品的必要支持过程。根据供应链可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它始终贯穿于制造业采购、生产和销售全过程,支撑着制造业的运转。
我国制造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状况
(一)物流信息技术在制造企业广泛应用
随着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制造企业物流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物流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ERP 系统和物流仿真软件在制造企业广泛应用
目前制造企业实现信息化的主要途径是实施ERP系统。ERP系统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实质上是运用信息技术,对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高度集成化管理的过程,是集成供应链管理的精髓。我国ERP 产业发展迅速,ERP 市场规模逐年增加,由2008年的37.8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70.9亿元,增幅达到188%。企业在实施ERP系统过程中,提升了制造业物流信息化水平。
物流仿真软件主要应用于生产制造领域和供应链管理。生产物流仿真系统是通过反复仿真过程,实现生产的物流平衡、能量平衡、产能平衡、时间平衡,达到生产系统结构优化和功能优化。物流仿真软件需要与ERP系统结合,目前,实现ERP系统与物流仿真软件综合应用的主要支撑技术已日益成熟,一些大型制造企业开始综合利用ERP软件与物流仿真软件来解决生产制造和物流运作中的实际问题。
我国制造业物流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制造业与物流业信息资源融合度较低
目前大多数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都建立了各自的信息系统。但是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的信息资源相对独立,信息系统不能很好地融合,信息资源不能有效交换与共享,存在着严重的“信息孤岛”和信息不对称现象。物流业与制造业不能形成信息联动,降低了物流业对制造业服务的响应能力,制约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
(二)制造业物流信息化整体程度偏低
从制造业整体来看,制造业物流信息化程度仍然偏低。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大型制造企业现场物流采用看板管理的占25%,采用JIT配送的占 11%,采用原材料直送工位的占44%,采用精益化物流管理的占6%,采用条码信息系统的占13%,采用企业集成化物流系统的比例为13%。大部分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还处于空白状态。这种局面将会严重影响制造业资源整合。
(三)制造业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较缓慢
近两年,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如火如荼,但是物流信息平台仅仅局限于行业和区域,如物流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制造行业,如:烟草、钢铁、汽车、电子、服装、饮料等相继建设了行业物流信息平台。但是以供应链为基础,整合供应链上下游资源的、敏捷的制造业物流信息平台、供应链集成平台建设还不多见。
(四)制造业物流信息标准化水平偏低
制造业物流信息化标准与物流业信息化标准不统一,前者水平整体较低,如产品编码标准、企业之间物流信息数据交互标准、物流信息平台标准等没有完全统一,企业在进行标准选择和执行过程中得不到政府、行业协会及专业机构的有效指导。企业信息标准化工作的滞后影响了制造业物流信息化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