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发力冷链系统 引得众企业抢占先机
- 2014-02-25 13:18:342662
来源:中国物流设备网
冷链不足制约贵阳现代农业的发展
近,家住修文县谷堡乡水口村的王吉健频繁来往于贵阳与修文之间,忙着商量新冷库的建设事宜。
2008年,返乡创业的王吉健承包了70多亩地,做起了大棚蔬菜生意。当时,王吉健手头并不宽裕,蔬菜产量不大,对于冷库没什么需求。不久后,王吉健的种植规模扩大到了800多亩,每年5至10月,他家的蔬菜日出货量在1万斤左右。
王吉健的菜主要卖给贵阳本地超市、高校食堂。王吉健说,超市都是根据当天的销售情况打电话要求送货,然而,此时,采摘工人都已经下班了。这让王吉健有了建冷库中转的想法。2012年,在市农委的帮助下,王吉健投资21万元建了2间冷库,储藏量在七八万斤左右,“建冷库后,白天将菜摘好送进冷库,第二天一大早就配送到各大超市,和刚采下来的蔬菜差不了多少。”
其实,这两间冷库惠及的不仅仅是王吉健。王吉健所在的谷堡乡位于贵阳市210国道外销蔬菜产业带上。这片区域种植有20万亩外销蔬菜。每年5至10月,60多万吨的蔬菜从这里远销到重庆、广东等地。为了更好地发展当地的蔬菜产业,作为发起人,王吉健组建了修文县家蔬菜专业合作社香纯蔬菜合作社。目前,100多农户参加了这家合作社,也成为冷库的受益人。
“以茄子为例。20公分左右的茄子受市场欢迎,达到这个尺寸后多只能在地里存放2-3天就必须采摘。摘了之后要马上卖出去,否则品相就不好,卖不起价。还有种情况,要是恰恰碰到市场行情不好,你也没办法,只能贱价卖。然而,有了冷库后,它可以延长茄子的存放时间,遇到行情不好时,还能起到缓冲的作用。”不过,王吉健说,当地目前冷链设施还是比较匮乏,这也大大影响了当地外销蔬菜产业的发展。
市农委总农艺师王祖泽证实了王吉健的说法。据其介绍,目前,贵阳外销蔬菜的冷链配套率还不到10%,这导致贵阳外销蔬菜的损耗大,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外销蔬菜的竞争力。有数据显示,商品化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无冷链物流,蔬菜类损耗率20%—30%,肉类及水产品损耗率12%—15%。
“冷链还可以带来增值。一般而言,经过冷链保鲜的产品批发价要高出10%左右。”王祖泽表示,其实,不仅仅是外销蔬菜产业,现代农业都离不开冷链系统的支持。
然而,市*提供的资料却明白无误地显示“贵阳的冷链基础十分薄弱”——
2013年,全市用于冷冻冷藏肉类、蔬菜、水果和花卉的冷库共18座,冷藏吨位14.73万吨左右。除冷库外,全市各大超市和配送中心的冷藏货柜、冷藏陈列柜,外加各食品零售网点、商场的各种冰箱、冰柜等,冷链量约为8万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贵阳市冷链运输除牛奶转移运输采用保温车以外,其他标准冷藏运输车辆不足100辆,“除牛奶和肉类以外,贵阳大多数生鲜易腐农产品在流通和贮藏过程中几乎没有冷链措施。”
贵阳发力冷链系统 引得众企业抢占先机
薄弱的冷链基础制约了贵阳现代农业的发展,也引起了贵阳市的重视。
针对贵阳冷链设施滞后、布局不合理等问题,2009年,贵阳出台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该规划明确了贵阳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目标、冷库规划建设地点及规模等。此后,市农委在清镇、修文、花溪等地扶持建设了一批小型产地冷库,支持当地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市*物流处负责人说,为了补齐“短板”,目前,市*正牵头对贵阳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进行重新编制。下一步,贵阳将力争在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节点和基地、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建设冷链物流区域二级中心等方面取得突破。
“短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机会。针对贵阳薄弱的冷链系统和补齐“短板”的意愿,不少企业已“落子”贵阳,希望能在这个潜力市场上“抢占先机,分得一杯羹”。
“冷库能够以丰补欠,在物价调节上能起到一定作用,贵阳冷链有着很大的市场前景。”贵州云开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建民说,2012年,云开公司投资2.5亿打造的贵州山海云关冷链食品加工物流园已经开业,储藏量3万吨,“冷库分三层,主要是用于水产品冷藏的低温库,目前店铺销售非常火爆。由于临近市中心,很多商家要求我们增开一些高温库,相关的市场调查分析正在进行中。”
花溪地利物流园冷库经营管理部李经理表示,作为贵阳市大的农产品交易平台,地利建有一个1100平方米的临时冷库,但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去年7月,总投资1.2亿元新建的新冷链配送中心投入使用,储藏量3万吨,“目前库房使用率已经超过90%,今年冷库预计收入能达300万元。”
“从发展趋势来看,贵阳的冷库建设仍然不足。”李经理说,“公司正打算引入一批经营香蕉批发的商户,贵阳零售市场香蕉每年的消费量在300万件左右,主要保存在一些防空洞内,如果能够引入,目前冷库的空间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