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智能化增长正当时
- 2020-03-18 09:18:211176
来源:塑料机械网
【物流设备网 行业动态】在这一次疫情大考中,得益于智能化在各个领域中的发展,为抗疫工作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比如:服务型送餐机器人保证无接触配送,;支付金钱、信息填报、获取消息等行为由数字信息承载,万物皆可扫一扫;医疗清洁型机器人根据程序设定自主进行房间消毒;复工企业机器人生产线效率和防疫齐抓等。
可以看出,近两年被广泛提到的智能化概念已然生根发芽,在数字技术应用普及的当下,传统生产生活智能化的表现已经随处可见,而这也恰到好处地为我国防疫工作提供了*的便利条件,一定程度上也充当了我国制造业快速恢复的催化剂。如今我国已走出疫情的黑暗时刻,眼下尽快复工复产重振经济成为国内新的目标。
工业智能化助力恢复生产
对复工复产企业而言,抓好恢复到正常生产工作之后的防护工作,避免疫情反复是工作重点,而同时,由于跨地区工人返工慢也导致了工人手不足的问题。如何在工人较少的情况下保证生产进度并减少人员聚集的疫病传播风险成为不少企业面临的困难,而事实上,工业的智能化生产模式正在这种环境下展现出很强的稳定性。
*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战略问题咨询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城雄表示:“智能制造相比传统的制造业,特点就是弹性更足,在危机中反应更加迅速。”如果从目前的企业复工进度上来看,也确乎如此,智能化程度高的企业在其中的复工率要好许多,其对人工的依赖度较低,也使复工门槛更低,因而并不会过多地被疫情带来的问题所影响,几乎仍可以保持原有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方案。
就此看来,这一次疫情的考验不仅将工业生产的智能化优势凸显出来,而且以实际的案例与工业传统生产模式做了鲜明的对比,这将进一步唤醒我国中小企业对智能化生产的接受意愿,调动更多制造企业加快变革生产的积极性,并推进我国制造业的智能化进程。
机器人产业与工业结合的重要性
工业智能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智能化生产设备的增加,尤其是近年来以机器人行业的兴起与制造业的结合,让机器人更多地代替了流水线工人的位置。目前这一趋势已经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显示出来,比如食品、医药、物流、建筑、电子设备等。而在我国经济较为活跃的“珠三角”及“长三角”地区,“机器换人”的尝试已经进行了多年。
机器人密度作为一个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自动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根据《机器人2019》报告显示,2018年,工业机器人平均密度为99台,新加坡居,达到831台;韩国紧追在后,为774台;德国338台、日本327台、美国217台位列三、四、五名。
而我国在这一年的数字为140台,尽管已经高于水平,但由于我国仍然处于工业生产模式转型阶段,这显然并非一个理想的数字。不过我们也应看到,在这数字背后,是国内巨大的还未被开发完全的市场,具有相当的增量潜力。
我国在范围内稳坐机器人市场的头把交椅已经连续多年,而随着国内机器人企业雨后春笋般涌现、对国外机器人企业的收购合并、从产业中下游向上游突进,我国的机器人市场正逐渐将目光放在国产机器人企业身上。这一转变将提升我国自主机器人企业的竞争力,将智能化升级成本控制在一个理想的范围内,降低中小企业转型的资金门槛,以此实现机器人行业发展与推进工业智能化进程的双赢。
工业智能化发展趋势已成
在工业4.0趋势下,工业智能化升级趋势已不可逆。我国近年来出台了不少鼓励政策,其中《中国制造2025》对我国生产生活的智能化发展提出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方案,而如今该战略的实践期已至中段,就我国工业领域而言,机械化、智能化的转型工作正在稳步推进。而在我国发布的机器人产业蓝皮书——《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中提到,我国的估产机器人在3C电子制造、汽车制造、金属加工等领域中的占比均得到了提升。
这折射出我国工业领域对于智能化生产的发展进程正形成一种风潮,从企业方面出发并基于同领域内企业间的竞争和淘汰规律来看,这种影响将可能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的示范作用将进步的经验传递给更多的企业,另一方面是随行就市的局面促使企业主动拥抱智能化。
不过,就目前而言,疫情带来的近期生产经营压力仍然是压在中小企业头上的一座大山。在这种形势之下,未来“机器换人”趋势在相对短的时期内或仍是以缓慢上升为主,但是鉴于更多的企业表现出的转型意愿正在增加,迎来较快增*的等待时间不会太久。
资料参考:*、21世纪经济报道、高工机器人网、中国机器人网
原标题:工业智能化增长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