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船舶市场萧条将持续较长时间
- 2009-12-02 14:44:10535
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朱宏任指出,今后几年世界造船市场需求形势严峻,尽管目前世界经济复苏好于预期,特别是中国经济企稳回升态势明显,但仍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船舶工业生产周期长,船舶市场复苏滞后于世界经济贸易和航运市场。
为此,*提出将把海工装备制造作为新兴产业培育,提高研发设计、总装集成和海工配套能力,力争到“十二五”末进入与韩国、新加坡并驾齐驱的海工建造梯队。
困难时期尚未到
朱宏任表示,预计未来2-3年,有效需求不足仍将是船舶工业面临的大挑战。“目前我国大部分船厂手持订单排到2011年。在有效需求严重不足、手持订单持续下降的形势下,船舶企业面临开工不足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船舶工业困难的时期尚未到来,船舶工业保增长、调结构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他说:“中国已经是世界造船大国,但一些制约产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深层次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造船能力过剩与产业集中度不高并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海工装备发展进展缓慢,产业链不完整,船舶配套业滞后于造船业发展等局面仍未根本改善”。
为应对危机,朱宏任透露*将“通过必要的政策措施,严格市场准入,严控新增产能;推进兼并重组,引导存量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力争到“十二五”末,*家企业造船产量占全国造船总量的比重,从2008年的53%提高到2015年的70%以上,世界造船前企业达到5家以上”。
造船业面临调整
他还分析,造船业面临调整,发达造船国家与新兴造船国家的技术差距正在拉大。他指出,近年造船能力快速扩张,初步估计将达2亿吨左右,即使未来船舶市场复苏,年需求亦难回到03-08年间1.56亿吨的平均水平,世界性造船产能过剩矛盾凸显,未来几年市场竞争将非常激烈,世界船舶工业会进入调整期。
另一方面,市场对船舶安全、环保要求日趋严格,海事组织不断推出新的规范、标准,这都使中国船舶工业所具有的技术、资金、劳动力综合优势更加突出,有很大潜力和提升空间。
为承接造船业向中国转移,朱宏任提出:中方将进一步加强与组织、主要造船国家的对话和交流,积极参与规则与造船规范标准的制修订。鼓励境外公司在境内设立船舶、海工装备、船用柴油机等专业研发机构,亦鼓励有条件的本国企业并购境外船用配套设备企业、研发机构和营销网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