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泉:'需求域 互联网'是解决高介入型物流服务的创新方向
- 2019-05-30 10:18:1822803
来源:慧聪物流网
【物流设备网 专家观点】当前,互联网技术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社交到网上购物,从网约车到外卖……互联网技术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吃穿住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然而,针对产业上游的制造业、物流业、仓储等行业,互联网智能化升级才刚刚开始。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智慧物流进入了由“新”到“兴”融合发展的新时代。物流业与互联网融合,不仅成为推进物流业发展的新动力、新路径,也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提质增效注入了强大动力。
然而,针对智慧物流领域的创新,企业物流与快递行业不同,更复杂的场景、更长的周期、更多元的业务关系,需要对物流领域有足够深入的了解和洞察,才能创新出具有应用价值的新模式和新技术。
前不久,中储智运创始人兼总工程师李敬泉教授在“2019中国智慧物流大会”上,通过《智慧物流创新的脉络分析》的精彩演讲,从行业出发,客观阐述了关于物流行业数字化创新背后的思路,并分享了智慧物流的新理念、新见解和创新实践。
物流创新首先要做好“需求域”分析
李敬泉教授基于*的观察和分析,对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业态创新路径进行了科学的分类。他表示,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创新路径主要分为两种,即自上而下的“互联网+需求域”和自下而上的“需求域+互联网”,而需求域则分为有形商品需求域和服务产品需求域。“服务产品又包括低介入服务产品及高介入服务产品,这几年,物流领域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创新,主要就是围绕这两大类展开。”李敬泉教授说。
在针对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后,李敬泉教授首先分析了“互联网+需求域”的主要内容。他指出,这一自上而下的创新路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由于便利品具有单价低、购买频次高、可替代性强等特性,消费者可在日常生活的延长线上,得出这个商品的使用经验或商品知识,比较容易实现创新的落地,比如淘宝、京东等平台,都是通过这种创新路径得以成功。“互联网+低介入的无形服务”也是如此,比如百度、滴滴打车、58同城等与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服务平台,由于技术门槛相对不高,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即可获得该领域的创新洞察。但是,在高介入服务等领域,要实现“互联网+”的成功创新则会面临更大难度。
李敬泉教授进一步介绍说,物流服务显然属于高介入的服务产品,这是因为物流服务作为需求产品,具有交易周期长、不可储存、交易价格弹性高、交易条件复杂、标准化程度低等特点,且与产业链上下游都有极强的关联性,很难使用普通的“互联网+”模式实现创新,只能首先做好“需求域”分析,在充分了解物流行业各类场景的真实结构与模式之后,用数字技术作为工具,用大数据作为手段,来实现物流数字化赋能与产业数字化升级。
物流关系型交易“SNEAR”模型的创新实践
基于对物流的全新定位,李敬泉教授对网络货运服务平台不同创新路径衍生的不同发展模式做了重点解析。
他指出,采用互联网信息平台的经营模式,在本质上是一种限定型交易,以物流信息作为交易标的物的模式,具有相对较短的交易链条,通常只涉及到信息检索、线下交涉、交易履约这三个主要节点,缺乏高介入的物流场景化服务。这使得大部分企业仅仅满足了“找到车(运力)”的需求,却难以对物流管理、在途监控、交付结算进行升级优化,而供需双方也很难在此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因此,物流服务作为高介入服务产品,需要建立更深层次的关系性,由限定型交易升级为关系型交易。简而言之,“找到车(运力)”只是一切的开始。
在此基础上,李敬泉教授全面讲解了限定型交易的用户晋级图谱,以及关系型交易的“SNEAR(Search信息搜索,Negotiation线上交涉,Execution交易履约,Attachment客户信任,Relationship关系延伸)”模型,并深入分析了交易平台和信息平台的差异。他同时也强调,“物流属于高介入型服务,货主方与承运方的需求远远不止‘运货’这么简单,这其中从车辆到场、装卸方案、在途监控与应急响应、到订单确认与数字化结算等每一个交易场景都需要数字化介入,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平台要对物流业务有足够深入的洞察和理解。”
在演讲中,李敬泉教授全面介绍了中储智运的成功实践及创新成就。中储智运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成功构建了突破时空界限的数字物流基础设施平台,打造了全新的物流生态圈。中储智运采用“物流运力交易共享平台+无车承运人”双平台运营模式,其中,“物流运力交易共享平台”是基础设施平台,利用数学模型及算法和互联网技术将货源、运输车、货运场景等物流要素数字化,通过智能匹配、推送技术,将物流运力供需资源实现匹配。
(原标题:李敬泉:“需求域+互联网”是解决复杂高介入型物流服务的创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