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半挂车产能过剩 已从内地推向大西北
- 2014-03-27 13:26:512942
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
因土地不停被占用,资源越来越少,所以地价年年高。一些精明加高明的投资人看准了这个商机,怀着“有土地就能当土豪,有土地就能保值增值发大财”的心态,以投资新建“*汽车厂”项目的名义向政府要土地。
这种人新建工厂目的不是想在这个厂里生产产品干实体经济,而是等工厂建起并且象征性地在车间摆上一些设备,达到能简单生产半挂车的生产条件,再把工厂像开发商卖商品房一样把工厂卖掉,从中赚取土地差价款。他们还自我美化说这叫“资本运作”,口号很新潮。
为了使工厂出手变卖时能更值钱,还有一些运作能量大的人费尽周折给工厂安上了“户口”——获得公告资质。因国家早已不再批普通半挂车新建工厂,他们就以某个技术含量高的“*汽车产品”名义申报立项。待工厂公告资质批准后,实际生产的产品还是半挂车。
利用这种偷梁换柱手法取得了合法企业资格后,即便是依靠买别的厂家合格证卖车,也不会受到查处,因为有合法的*车企业的金字招牌作挡箭牌。半挂车行业之所以近年来产能已经过剩,而新生产厂却越建越多,就是这种人从中起到了大作用。
● 半挂车产能过剩 已从内地推向大西北
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实现全国市场一体化。西部地区有几个省、区原本没有半挂车生产厂,一般是东、中部地区工厂生产的产品运到西北地区卖。如今,西北几个省、区出于发展地方经济的目的,利用招商引资的多种优惠政策,吸引内地半挂车厂的技术、人才、管理经验和资金等,相继建起了一批生产半挂车的工厂。全国半挂车市场总需求就这么大,现在西北地区有了自己的工厂生产半挂车,实现了“销地产”。
这样的工厂大复制、大扩张,挤占了内地半挂车在这一区域的市场份额,等于加剧了全国范围内半挂车总体产能过剩的困局。作为经济欠发达的西北地区,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利用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到此兴办工厂,为当地经济增添发展后劲,基本发展思路应当肯定和鼓励,关键是引进项目要有优化和选择。
据笔者所知,由于受到交通不便、原材料和配套件需从内地采购、当地劳动力技能水平不高等短板因素制约,在西北地区生产半挂车不会有价格优势和质量优势。因此,已经有不少此类工厂出现了产品难卖、利润难赚、连年亏损的情况,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招商”成“招伤”,当地政府该如何评价这样的得与失呢?
● 半挂车厂的GDP像花儿一样 会开会落
有的半挂车工厂在旺季到来之前,总是一厢情愿地想着“有车不愁卖”,于是就提前盲目开足马力生产备货。由于全国半挂车市场总体是供大于需,结果等旺季真正到来时,企业却销不完这么多车。造成的产品库存积压一放就是一两年。日久天长,风吹,日晒,雨淋,新车变旧车,旧车变废品,到了降价也卖不掉的地步就拆解、切割后当废铁卖。
半挂车厂的产品增加值,所用钢材、配套件、水电气等消耗物资,都曾经通过不同统计渠道汇总上报进入了国家GDP总值。可是这样变成废铁的库存车,既没有进入使用环节,更没有成为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工具,反而成了无效GDP。其生产的意义何在?因产能过剩而给国家、给社会、给企业造成的严重资源浪费该向谁问责?
● “中国贵的纸是半挂车合格证”
在我国,买卖半挂车合格证的事已是老生常谈,并不鲜见。一张普通半挂车合格证卖1000元,特种半挂车合格证一张能卖2000多元,所以有人讥讽说“中国贵的纸是半挂车合格证”。有一些具有半挂车生产资质的工厂,瞅准了这个低成本、高收益的生意,很乐于卖自己的合格证。实际上这样的工厂自己每年并没有生产多少车,但他们却能把各种型号、配置的半挂车产品在公告上上齐全。
“百货对百客”,要啥有啥,把出卖合格证当成了*业务来经营。之所以买卖合格证能有如此大的市场,就是因为买家很多。首先,是有工厂而没有资质的企业,为了卖产品不得不向别人买合格证。
其次,买别人合格证的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自己是有公告资质的工厂,只是自产产品在公告上的型号不全,遇到客户订的车型不合自己的公告参数,只有无奈地向其他工厂寻求“支援”。在买卖合格证交易过程中,工厂之间的相互配合很默契。都在这个圈子里挣饭吃,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心照不宣,大家都属于利益共同体。对于半挂车行业普遍存在的买卖合格证现象,应当理性地看待。
一方面,它破坏和削弱了政府对*车生产企业和产品监管的有效性。有资质、没资质反正谁都能买来合格证,大厂小厂都有市场通行证,客观上等于加剧了产能过剩。
另一方面,尽管目前政府对半挂车行业有生产准入、产品公告、3C认证、产品一致性认证等多种监管手段,但这一行业仍然存在许多乱象。事实证明,政府对这一市场监督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大有完善、改进之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