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推进城镇化进程 加速产业集聚
- 2014-03-19 10:16:452471
来源:中国物流设备网
交通运输行业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全面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确立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支撑和服务新型城镇化发展;加强规划,发挥交通运输在城镇化发展中的先导作用;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优化城镇化形态和布局;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更加注重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截至目前,我国公路总里程已达42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万公里;铁路营业总里程突破10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近1万公里;民航机场183个;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1886个。
城镇化布局“纲举目张”
摊开中国地图,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有一条至关重要的经济带。它从以上海为的长三角城市群,途经以皖江城市带、环鄱阳湖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为主体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直抵长江上游的成渝城市群。长江黄金水道、沪蓉沪渝国家高速公路、即将通车的沪汉蓉高速铁路、四通八达的航空网络……综合交通运输成网,为长江经济带以及相关城市群腾飞插上翅膀。
不仅在长江沿线,在泛珠三角、在环渤海、在京津冀,交通运输先行的“群城记”不断上演。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和初步形成,支撑了城镇化的空间布局和快速发展。
国家公路网、国家铁路网、水运主通道、枢纽机场和港口,连接了国家和区域性经济中心,实现了首都辐射省会、省际多线连通,带动了城市群和中小城市的发展,共同支撑了我国城镇体系的格局。
此外,377万公里农村公路实现了县、乡、村的连接,促进了乡镇和农村的发展。在青藏高原,2013年10月31日,西藏墨脱公路建成通车,我国实现县县通公路的目标。2013年,青海省实现了所有乡镇、建制村通公路,350多万农牧民出行不再难,高原村落纳入了城镇化发展的格局。
发达交通网加速产业集聚
江西省峡江县曾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县城。2003年5月,在昌泰高速公路即将完工之际,峡江居民李昌文在昌泰高速公路峡江互通口购置商业用地,建立了峡江家对接高速公路的货运企业,形成了集汽修汽配、车辆停放、货运信托、货物中转于一体的货运有形市场,拉开了当地货运快速发展的序幕。2010年5月,峡江这个人口小县,跃居江西省货运物流大县行列。
这样的产业振兴故事比比皆是。
发达的交通网络加速了产业集聚,推动了城镇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大多围绕着交通走廊展开,在沪宁、沪杭高速通道上,集聚了长三角三分之二的城市和约80%的经济总量;苏通大桥和崇启大桥彻底改变了南通的区位优势,吸引10多个跨江合作园区和108家企业抢滩;武广高铁推动了粤港澳地区资本向内陆腹地转移;西江黄金水道吸引了一个又一个产业园的落地,长江经济带则成为中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城乡统筹推动服务均等化
黑龙江省望奎县,随着公路建成,世世代代的农耕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2011年,东郊乡东宇玉米农民种植合作社社长张会春和5名社员投资400万元创立合作社,合作社一共占地2600亩,由260多家农户组成,但现在只有6个人在工作。由于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合作社两年时间还清所有贷款。每年还补贴每个农户家庭两三万元。一名农户说,种地交给合作社,自己在外打工一年能有三四万元收入,再加上合作社租用土地的补贴,离小康生活不远了!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余年间,全社会投资1.6万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97.43%的乡镇和86.46%的建制村通了沥青(水泥)路,为国家统筹城乡发展奠定了基础。农村公路的发展不仅方便了农民出行,还促进了农村物流发展,优化了现代农业产业布局,深刻影响着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路通车通,推动交通运输普遍服务覆盖城乡。“村里通了公交车,花两块钱就能到镇上,太方便了,以前想出趟门可费劲了。”721路镇村公交让天津市北辰区平安庄村村民陈大爷合不拢嘴。在山东即墨的农村,村民们同样享受着城乡统筹发展带来的实惠,在城市与乡村间自由行走。“出门就有公交车,又便宜又实惠,跟城里几乎一模一样。”东夼村村民王仕会说。
交通发展促进城市现代化
人口和产业的集聚使得城市规模不断扩张,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及特大城市不断崛起且发展迅速,大规模、远距离、潮汐式的通勤出行成为这些城市的显著特点。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等大运能交通运输方式迅速发展。
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地铁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北京,465公里的轨道交通线上,每天多有1100万人次来来往往;在上海,日均850万人次客流量将成常态。地面公交与轨道网形成有效衔接,常规公交与定制公交互补共存,微循环小巴与大容量BRT各司其职……公交优先,保持城市运行的健康活力。
此外,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的应用,满足了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出行需求。在苏州,你只要出门前在手机上查一查,就能知道车何时到站。在厦门,你甚至可在公交站的电子屏上就能看到要等的公交车正在何处。
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现代化,还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时空观念,同城化、一体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得到增强。